【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正值大陸和菲律賓有關南海爭議受到矚目之際,大陸開始在南海部署有「漁業航母」之稱的大型綜合魚品加工船,將與油船、運輸船、補給船及眾多漁船組成「漁業特混艦隊」,將在南海長期作業。
香港《文匯報》六日報導指出,這支超級「漁業特混艦隊」裡最大的船是有「漁業航母」之稱的「海南寶沙○○一號」綜合魚品加工船。該船三點二萬噸,集捕撈、冷凍、生產加工等各種功能於一體,可為在南海作業的漁船提供服務。
另外加上一艘二萬噸級的油船、二艘一萬噸級的運輸船、三艘三千到五千噸的補給船,組成這個漁業艦隊的核心。
它們協同三百至五百艘百噸級以上的捕撈船,將在南海深水海域長期作業。
報導說,「海南寶沙○○一號」綜合魚品加工船日前已抵達海南島的海口港。如此大噸位的綜合魚品生產加工船,不但在大陸是第一艘,目前全球也僅有四艘。
「海南寶沙○○一號」如同一個大型海上水產加工廠,由四間工廠、十四條生產線組成,共有六百多名工人作業。由於設施齊全,可在海上連續工作約九個月。每天能加工處理二千一百噸漁獲物,生產三十五萬個罐頭、六百六十噸低溫速凍魚、七十噸魚粉、四十噸螃蟹。
除了「海南寶沙○○一號」外,二萬噸級的油船「海南寶沙○二一號」和二艘萬噸級的冷藏運輸船「海南寶沙○一一 號」、「海南寶沙○一二號」,也都已抵達海口港外錨地。
此外,已添置的三艘三千噸至五千噸補給保障船,近日也將抵達海口。大陸有關方面還將用水上飛機,保障人員船隻及水產品的聯絡與運輸。
報導指出,南海廣闊的海域蘊藏豐富的漁業資源,現有小漁船無法長途、長期在深海海域作業,外海漁業實際開採率僅八點三萬噸。
此前,大陸的國家海洋局已原則同意海南的海洋與漁業廳,審核西沙晉卿島綜合補給基地碼頭項目,建成後可為南海旅遊和漁業開發提供補給保障,目前南海海域綜合補給基地碼頭項目正在論證。
海南的海洋與漁業廳預測,到二○一五年,海南海洋生產總值要達到人民幣一千零九十八億元(約新台幣五千零九十三億元),其中水產品總量要達到二百十萬噸,漁業總產值五百億元;水產品出口量二十五萬噸,漁業創匯十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