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所處的時代科技文明雖然比我們落後,但他的眼光卻是歷久彌新的,因為作為一部兵書,它無疑是成功的。《孫子兵法》用簡明的語言開宗明義點出了人心的險惡,並告訴大家戰爭是這樣一種充滿智略的行動,呈現出無盡的狡謀算計。
以下是日本奇襲美國珍珠港的例子,我特別用它來說明兵不厭詐的道理,讓大家了解即使戰前所有的謀畫都在明處,決勝點卻是在檯面下的「詭道」來拚輸贏。
話說一九四一年日本為了貫徹「南進」方針,決定對太平洋地區的美軍海空軍基地珍珠港進行突襲。
為了掩蓋這個企圖,日本從那一年的二月到十二月,總共指派駐美國大使野村吉三郎跟美方會談多達五十多次,讓美國誤以為日本願以和平手段處理問題。
直到十一月五號日本下達第一號作戰命令的當天,還派木西三郎做為「和平特使」,協助野村大使進行談判。十二月七日,日本艦隊已經開始襲擊珍珠港了,日本特使居然要求謁見美國國務卿,甚至照會美國政府,說日本絕不拒絕任何談判機會。
其實當天黎明日本艦隊已到達珍珠港北面海域。接著,日本軍艦載運的飛機傾巢出動,猛撲珍珠港。經過九十多分鐘的襲擊,炸沉炸傷美軍各型艦艇四十餘艘,擊毀飛機兩百六十餘架,斃傷美軍四千五百餘人,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這種透過外交管道示好,甚至向對方「屈服」以欺騙麻痹對方,使對方放鬆警惕,降低攻敵成本的策略,堪稱「綿裡藏針」、「笑裡藏刀」的極致運用。
不懂得戰爭,就不會贏得戰爭,在打打殺殺的戰場上,贏家一定得掌握遊戲規則,不懂遊戲規則還進場玩,就只有任人魚肉,將領關心的是如何在一輪輪殘酷的鬥爭中存活下來,當我們以「仁義之師」或「戰必以義者」要求對方時,別忘了戰場管理的最高原則是不受道德法律限制的,其價值觀就只有服膺最高當局的指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