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沙彌學園 培育僧才復興佛教

郭書宏 |2012.04.23
2845觀看次
字級
慧顯法師(中)為沙彌上課。 圖/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提供

圖/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提供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兩千五百多年前,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出生且成佛於印度,為度化眾生,佛陀帶著弟子席不暇暖地弘法利生,足跡踏遍恆河兩岸,時間長達四十九年。

但在佛陀涅槃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印度佛教徒僅占不到全印人口百分之一,以「復興佛教」為己志的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認為「唯有重視佛教教育,佛教的前途才有希望;復興印度佛教刻不容緩,且得從『教育』著手。」因此,二○一○年四月,他指示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成立「印度沙彌學園」。

為培育印度新一代僧伽、完成復興印度佛教的宏大目標,「印度沙彌學園」招收九至十三歲的在地小男孩,由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主任慧顯法師擔任沙彌教育養成的負責人。

網羅僧才 培養多種能力

今日印度佛教式微,「網羅」僧才猶如大海撈針般困難,但慧顯法師不辭千里,多次走訪與佛陀同源「釋迦族」居住的北方村落,物色有心出家且品性端正、六根具足的學生,並在當地多次舉辦義診、教育關懷等活動,兼顧招生及造福貧困的釋迦族村民。

印度德里文教中心於二○一○年六月八日正式成立「印度沙彌學園」,在四十八位自願出家的孩子中,經過一番挑選、訓練及淘汰,同年十一月,禮請佛光山住持心培和尚為五名沙彌主持出家剃度典禮。目前,第一批的五位沙彌已升至二年級,學園接續又招收四名沙彌,兩個年級共有九人受「沙彌十戒」。

為讓沙彌們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去年十二月,「印度沙彌學園」完成組合式鐵皮屋教室,共有三間教室、一間齋堂及一間電腦室,沙彌們除了接受基礎佛門儀軌與課程外,也要學習當地的印地語、巴利文,更要養成中、英文的聽說讀寫能力,經過數個月的訓練,這些沙彌不僅會唱中、英歌曲及繞口令,還會唱誦〈大悲咒〉、〈十小咒〉、〈心經〉、〈百字咒〉,更練就打忠義拳、健身禪等才藝,令眾人讚歎不已。

精進學習 珍惜一切因緣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僧才養成非一蹴可幾。」慧顯法師表示,為讓沙彌們具備弘法利生的條件,學園老師給予他們嚴謹訓練,而沙彌們也不負眾人的殷切期望,除了學習成果出色,精進的學習態度更是讓人稱許。

某日,一位沙彌因頭痛難忍來找慧顯法師,法師為其按摩上藥,舒緩疼痛狀況後問他:「你現在可以去休息,當然也可以繼續去上課,你自己選擇。」只見沙彌瞪大眼晴,直覺的向慧顯法師說:「我想…要去上課!」法師摸了一摸他的頭,欣慰地說道:「很好!」

「這位沙彌的反應絲毫不嬌情,選擇去上課是完全自願的,毫無壓力。」慧顯法師強調,「他們精進是因為『惜福』」,沙彌們珍惜得來不易的一切因緣,像他們出坡打掃新教室時,沙彌得知地板材質是塑膠貼成,在維持乾淨之餘還小心翼翼維護,深怕掃地時破壞了地板。

除了課堂上的教育,身教的力量更實質地影響著沙彌。平日常有訪客參訪德里文教中心,慧顯法師總是會帶領訪客至佛前上香,此一動作沙彌們看在眼底。有一次客人參訪中心,當慧顯法師準備起身迎客時,一位沙彌走到身邊輕聲問他:「師父,我來為他們點香祈福,可以嗎?」沙彌的貼心細膩,由此可見。

出版新書 展示學習成果

慧顯法師表示,實際帶領沙彌學園後,才明白星雲大師培育弟子的無私之心——「只要你成材,我願為你犧牲」,而令人欣慰的是,沙彌學園的扎根教育已有初步成果,下月五日,佛光山印度德里文教中心在衛塞慶典(佛誕節)中,將舉行《沙彌之聲》CD與《沙彌日記》新書發表會,對外發表這群印度沙彌與佛的奇妙因緣,及一路走來的豐碩學習成果。

慧顯法師表示,為豐厚沙彌弘揚佛法的條件,學園會持續培育他們至佛學院或大學深造,以光大佛法、續佛慧命。「可預期的,當這群印度沙彌成為青年比丘,他日再回到印度,勢必能將釋迦牟尼佛的微妙法義,再度傳揚光大於恆河兩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