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今年二十歲的娜潔沒有學歷、沒有工作、沒有家,在法國的社會中沒有容身之處。儘管在這次總統大選當中,所有的候選人都打出青年牌,承諾將拯救「失落的一代」,像娜潔這樣的青年,還是看不到希望。
社會黨候選人歐蘭德承諾,青年的未來規畫將是新政府的施政重點,將為青年創造六萬個新教職。另一方面,尋求連任的沙科吉,前幾周還主打治安議題,近日開始拉攏年輕選民,祭出「青年銀行」的構想,將提供貸款協助青年創業,呼籲國內青年一起「改變世界」。
儘管候選人動作頻頻,調查結果顯示,法國青年對未來普遍悲觀,認為生活不如父執輩,在就業上缺乏安全感。智庫「不平等觀測站」的數據顯示,失業率最高的族群集中於二十六歲以下青年,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二點四,且從二○○二年到二○○九年間,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青年人數,增加了四成。
缺乏學經歷的青年,進入就業市場障礙重重。教育研究機構CEREQ研究員依莎貝說:「法國青年約有兩成缺乏足夠學歷,在求職長達三年之後,平均還有四成找不到工作。」
但擁有學歷也不代表就能成功就業,也有許多高學歷的青年,必須屈就條件較差的工作。例如二十三歲的法倫黛,擁有雙碩士學歷,但是只能以兼差店員的工作,勉強餬口。她說:「年輕人求職,面對沮喪和對未來的恐懼,已精疲力盡。兩個月後的未來都已無法掌握,成家立業規畫更是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