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於誠品書店信義店三樓,舉辦妙熙法師《走進阿蘭若》新書分享會,與會大眾逾二百位,一起聆聽妙熙法師述說他的禪宗尋根之旅。
由佛光青年自彈自唱的組曲,揭開了會場的序幕,現場的氣氛一下子熱絡了起來;在主持人引言下,妙熙法師含蓄地道出此次出版的緣由。
「阿蘭若」,即寺院、叢林之意,便是此書的命名由來。過去一直有寫日記習慣的妙熙法師,透過日記觀察自己的心思,但是在出家之後,覺得這些過往的記憶,成了修行的包袱,因此全都進了碎紙機。
經過一趟禪宗之旅,作者發願,如果觀世音菩薩會提執筆寫文章,她願化做菩薩手中的那枝筆,用文字化現菩薩對眾生的慈悲願力;因此,他決定以文字般若供養大眾,將行腳所見所聞,透過文字讓讀者與禪宗的祖師大德接心。
現場有讀者問妙熙法師:「在參訪行腳的過程中,印象最深刻與感動的是什麼?」
法師說:安徽的三祖寺是他印象最深刻、也最有感觸的一站。他娓娓道出,從二祖寺出發,爬上那三千六百個石階,當坐在三祖曾經修行的洞裡,宛如有一種前世交會過的熟識,自己覺得多生多世以前就是寺裡的一位修行者。那種莫名的感動,深深觸動內心深處。
星雲大師的推薦序,為作者帶領《人間福報》讀者赴大陸做「禪宗之旅」最佳的註解。以《走進阿蘭若》為名,刻畫出過去禪宗祖師大德駐足的足跡,讓人對於這本書能夠細細咀嚼,品味再三。
終場,佛光青年以一首《路要自己走》歌曲,獻給與會的讀者大眾,清亮柔和的歌聲,為這場表演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最後,現場開放讀者提問,作者與台下讀者的互動。
其中有問讀者問妙熙法師什麼關最難過?作者回答「情關」,她說這個情關不是愛情,而是親情,因為出家之後和家人的相處時間變少了,談及至此,淚水已在妙熙法師的眼中打轉。
妙熙法師從河南少林寺走到安徽佛光禪寺,也造訪南京棲霞寺與佛光祖庭大覺寺,許多道場歷經戰亂摧殘,讓人難免不勝唏噓。
透過分享因緣,妙熙法師說,有幸親睹禪宗祖師的發源地,也希望能啟動讀者找尋心中阿蘭若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