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人赴大陸成風,新聞局有新「香港附匪影人審定辦法」,「再生人」因林子祥、翁維詮赴大陸,三度被凍結。林子祥因《投奔怒海》回新聞局解釋澄清立場。李翰祥赴大陸拍片消息封鎖,邵氏推出若干李翰祥舊片放映,日後才宣布他去拍《垂簾聽政》等兩片。徐亨函請行政院長孫運璿,謂適應海外情況,應勿使第三者受無謂損失。由是,李翰祥電影《武松》才得以參加金馬獎,奪得女主角、男配角、服裝三個獎項。
■新聞局取消事先審劇本限制,改為直接審查電影,並邀請社會人士參加審查。電影法草案通過。
■金馬獎最佳影片選出《辛亥雙十》,輿論嘩然。民間單位舉辦會外賽,結果大相逕庭。《中國時報》選出港片《邊緣人》,《聯合報》則選出《在那河畔青草青》為最佳影片。
■新聞局邀請十個民間電影社團參與金馬影展工作,形成官民合辦性質。
■亞洲影展一改分獎制度,台灣影片全軍覆沒。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