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望一眼廬山雲

林貴真 |2012.04.17
1600觀看次
字級
得閒,真好。 靜坐。回憶。思念。神遊。愛想。不想。隨心所欲。 武漢、廬山、長沙、吉安,仍歷歷在目。圖/新華社非報系

得閒,真好。

靜坐。回憶。思念。神遊。愛想。不想。隨心所欲。

武漢、廬山、長沙、吉安,仍歷歷在目。

黃鶴樓的神話故事言猶在耳,獨不遇詩人崔灝、李白?

美廬別墅、巨石鐫刻字猶在,獨不見蔣中正宋美齡雙雙儷影?

花徑公園、白居易草堂、白居易石雕無比傳神,可不知當年被貶任江州司馬的他心情如何?

匆匆行腳,廬山我心中的最愛──絕壁、瀑布、黃龍潭、含鄱口任我走,但再怎麼樣也比不上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文天祥等的足跡更令人嚮往?我愛廬山更愛廬山的繚繞雲霧:一捲一捲,一層一層,一片一片,一朵一朵,一堆一堆,說來就來說散就散。迷茫神秘好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感謝蘇東坡有詩為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感恩千年後的我亦步亦趨,若沒有他,我的廬山行意義何在?遊山如讀史,今日覆蓋著我的雲朵可是當年覆蓋過陸游、覆蓋過蘇東坡的嗎?陡地天空一隻飛鳥倏的飛過,可不是蘇東坡的魂魄相隨?「松下無童子可問/實際上誰也不知道雲的那邊有些什麼?」此刻洛夫的詩句突現腦海。



廬山匆匆行,我更愛山腳下的白鹿洞書院,行前陳老師一再叮嚀大家要讀書哦要讀書哦,並且幫大家開列書單,所以我的書桌上擺著三本書──《朱子年譜》、《王陽明傳習錄》、朱熹編的《近思錄》,唉,說來慚愧,老師說最最起碼朱子七十一歲臨終三天前的年譜一定要讀:

「三月先生病已甚,猶修書不輟,夜為諸生講論……自然所發皆無私曲,聖人應萬事,天地生萬物,直,而已矣。」好個遺言,「直」字而已。

再順手翻到朱子論學切要語卷:「但讀書不可貪多,今當以大學為先,逐段熟讀精思,須令了了分明,方可改讀後段」。好個一千年前的朱熹,他的用功,他的讀書方法可不是蓋的,唉,我們可不要再找藉口說這種文言文的古書誰看得懂啊!

在白鹿洞書院,大夥磨磨蹬蹬將近一整天,相傳從唐朝讀書人李渤兄弟隱居於此, 養白鹿自娛,後有朱熹籌款建屋,征集圖書,聘請名師,並親任洞主,揭示教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學風延續七百多年,陸象山、王陽明生徒追隨,千年後有陳怡安者從台灣帶領一群弟子們千里迢迢走訪廬山,走進白鹿洞朱熹講過學的講堂,禁不住大夥的敦促,老師登上講台,台前的我們順勢排排坐了下來,好一場動人的畫面,至今仍深深印在我腦海。

老師興奮的聲音依稀記得,他聊內聖外王,他說義利之辯,他講道統與道心之別,他景仰康熙皇帝的「學達性天」。他分析理學的存天理去人欲,不只獨善其身更要兼善天下……走出講堂,古木參天,四面環山,碧水潺潺,大塊造化,大夥意猶未盡忍不住齊坐大樹下邀請老師再聊再聊。

在這別有洞天白鹿洞書院熏習下,可還記得詩人白居易說過「三歲孩童皆曉了,七十老翁行不得」。而駑鈍如我們者,何時才能深入「經藏」?何妨問問自己走一遭白鹿洞書院到底為了什麼?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到底為哪樁?



一般人都只是問問說說而已,在走進文天祥紀念館時才真正遇見一位人間典範,他是真正的踐行者,讀讀〈正氣歌〉,誦誦〈過零丁洋〉,我們才真正領會朱熹的遺言「直」的真義吧。文天祥一生坎坷,輸財救國,在獄中依然正氣凜凜:「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在大夥聽完導覽員解說後四散,我偷瞄到獨獨陳老師一人繼續坐在正氣歌前沉思冥想,老師想些什麼我不知,然這位吉安人之光的文天祥地下有知一定十分安慰,怎麼千年後竟然有遊客如我們者千里迢迢從台灣直奔江西吉安,只為看他一眼,甚至更直奔白鷺州書院尋覓當年文天祥讀書所在。可惜的是空留書院之名,現在的白鷺州中學雖有朗朗書聲,獨讓書院荒蕪,只剩那棵百年老樟樹守著書院,守著文天祥,啊!



興奮,興奮,因為長沙嶽麓書院就在眼前,搶著買了一本《嶽麓書院史話》,知道匆匆行腳只能流連,流連,一切只好等回家後慢慢瀏覽,瀏覽。

當然,進入書院最迫不及待就是尋找當年名噪一時的「朱張會講」所在,啊,看到了,看到了「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千年庭院終得一見,根據史書記錄,西元一一六七年八月,當時只有三十七歲的朱熹和三十四歲的張拭就在這兒,就是這兒我站的這個腳下,一時「輿焉之眾,飲水池立涸」。此刻站在這廣場上的我任想像力奔馳,想像朱熹說過的話「為學為能變化氣質耳」、「氣習之染也,故君子有教,人皆可復於善」、「若不讀書便不知如何而能修身齊家、治國」就在這兒,一連三天三夜,雖然兩人學術觀點不同,但兩人愈辯卻愈佩服對方,啊,反觀今天台灣社會號稱民主自由,吵吵嚷嚷,結果是價值扭曲,是非顛倒,族群撕裂……若地下的朱張二人有知,究該有何感想?甚至在朱張會後三百年,說過「緬思兩夫子,此地得徘徊」的王陽明一樣要搖頭吧?

流連徘徊在這廣場除了古聖外,連我們這種名不見經傳的過客也跟著「莫名」起來,買一張「嶽麓書院學規」跟著朗朗念起來:「時常省問父母,服食宜從儉素,損友必須拒絕,讀書必須過筆……」是啊,現在我正埋首「過筆」只為了自己,我何德何能我感恩古聖先賢走過的土地,我有幸在有生之年竟能跟進,好想好想再望一眼白鹿洞書院、白鷺州書院、嶽麓書院。我慶幸。我來過。



回到台北,桌上躺著一張剪報:《聯合報》副刊──林谷芳先生為位於台北中山堂三樓「台北書院」而寫的文章〈生命的安頓〉,他即將擔綱首任書院山長,他說:「十步之內必有芳草,陋巷之中就有春天,而台北書院坐落雅靜的禪空間如此,講學的人師如此,茶人在茶席中的安頓也如此」,是的,安身立命,立命安身,尤其處在今日瞬息萬變資訊爆炸世情紛擾的你我,多麼期待能「再望一眼廬山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