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樂活-- 奇妙的自然農法 文與圖/徐畢華 |2012.04.15 語音朗讀 194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為自己煮幾道山居樸食 秀明自然農法 秀明自然農法最早是由日本的岡田茂吉先生,在一九三五年提出,一直到一九八○年代末期,人們環保意識覺醒以及對農產品的健康與安全性的重視,自然農法才逐漸為一般農民所採用。 簡化來說有四點規範:不施肥、不用藥、要留種、要連作。事實上土壤本身便已充分涵養農作物所需的各種養分,若是額外添加化肥與有機肥,反而成為大地、作物與人體健康的絆腳石!自家留種好處多多,一來種子不被汙染,二來種子對當地的適應能力會越來越強!連作則是加強作物與土壤之間緊密合作。 慢活的農業美學 土本身就是活的,只要讓土壤保持活著,她就有足夠的營養來滋長植物。這樣的觀點頗吻合自然之「道」! 我的山居庭園,多年來一直向農會購買有機肥、複合肥,及有機培養土等肥料,並且杜絕使用農藥,無奈作物仍不敵野草,也常遭病蟲害。一直思索著野菜、野草、雜木這些天生地養的植物,既不用施肥也不噴藥,為何會長得那麼好?是否我們過度保護及干擾這些人為植栽? 從日本美秀美術館的緣起,一直到二○○八年到白沙灣,參訪陳惠雯及其日籍夫婿,以自然農法所經營的「幸福農莊」,後來又閱讀《木村阿公的奇蹟蘋果》一書後,大受感召,才開始以北坡花壇為實驗對象,不除草、不噴藥、不施肥,將紫茄、地瓜葉、辣椒、黃秋葵與香草植物如蘋果橘、薄荷、紫蘇、迷迭香等,混在一起種,且放任其與雜草自然共生。 一開始這些蔬果根本招架不住,奄奄一息,神奇的是,歷經春夏兩季的磨合期,秋來隨興撥開野草,乍見我家蔬果仍健在!原來這些植栽如「鴨子划水」,沒有人為施肥、大量除草,只得努力向下扎根,竟然能與這些原生野草共生,我只稍稍清除植栽四周一小圈的草,蓋上一層自家的落葉腐植土,不久它就長得勇健挺拔,枝葉花果繁茂! 自然農法之反思 實踐自然農法栽培植物的過程,也讓我同時意會到「慢活」與「自然而然」之道;就像雋永的藝術創作,必須兼具技巧、人文、哲思,其靈感並非一蹴可幾,乃是來自豐厚的生命底蘊與積累,必然是慢慢「涵養」出來的。 至於不強施肥噴藥,比之於孩童之填鴨式教育,或飲食之過度熱量與營養,甚或縱容孩子的物欲,過度保護或溺愛孩子,予取予求,孩子就不知惜福愛物分享,也不知如何創意快樂地自主學習、內求自律、發展潛能,這些正是國民品格力之本!(下) 前一篇文章 吹面不寒楊柳風 下一篇文章 綠建築 與自然共生的建築藝術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森活日誌】欒樹紅了【綠手指筆記】小花犀角 見證防疫小確幸【植感時光】花色流轉 驚豔重瓣木芙蓉【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白色墨水】喜色忘形的藝想世界【植然日常】朱牆石蓮花 作者其他文章藝術 自然無國界 老泉山林 時光+德國藝術 旅讀【山居樂活】 一片香水海 春夏 桃花源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