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樂活-- 奇妙的自然農法 文與圖/徐畢華 |2012.04.15 語音朗讀 190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為自己煮幾道山居樸食 秀明自然農法 秀明自然農法最早是由日本的岡田茂吉先生,在一九三五年提出,一直到一九八○年代末期,人們環保意識覺醒以及對農產品的健康與安全性的重視,自然農法才逐漸為一般農民所採用。 簡化來說有四點規範:不施肥、不用藥、要留種、要連作。事實上土壤本身便已充分涵養農作物所需的各種養分,若是額外添加化肥與有機肥,反而成為大地、作物與人體健康的絆腳石!自家留種好處多多,一來種子不被汙染,二來種子對當地的適應能力會越來越強!連作則是加強作物與土壤之間緊密合作。 慢活的農業美學 土本身就是活的,只要讓土壤保持活著,她就有足夠的營養來滋長植物。這樣的觀點頗吻合自然之「道」! 我的山居庭園,多年來一直向農會購買有機肥、複合肥,及有機培養土等肥料,並且杜絕使用農藥,無奈作物仍不敵野草,也常遭病蟲害。一直思索著野菜、野草、雜木這些天生地養的植物,既不用施肥也不噴藥,為何會長得那麼好?是否我們過度保護及干擾這些人為植栽? 從日本美秀美術館的緣起,一直到二○○八年到白沙灣,參訪陳惠雯及其日籍夫婿,以自然農法所經營的「幸福農莊」,後來又閱讀《木村阿公的奇蹟蘋果》一書後,大受感召,才開始以北坡花壇為實驗對象,不除草、不噴藥、不施肥,將紫茄、地瓜葉、辣椒、黃秋葵與香草植物如蘋果橘、薄荷、紫蘇、迷迭香等,混在一起種,且放任其與雜草自然共生。 一開始這些蔬果根本招架不住,奄奄一息,神奇的是,歷經春夏兩季的磨合期,秋來隨興撥開野草,乍見我家蔬果仍健在!原來這些植栽如「鴨子划水」,沒有人為施肥、大量除草,只得努力向下扎根,竟然能與這些原生野草共生,我只稍稍清除植栽四周一小圈的草,蓋上一層自家的落葉腐植土,不久它就長得勇健挺拔,枝葉花果繁茂! 自然農法之反思 實踐自然農法栽培植物的過程,也讓我同時意會到「慢活」與「自然而然」之道;就像雋永的藝術創作,必須兼具技巧、人文、哲思,其靈感並非一蹴可幾,乃是來自豐厚的生命底蘊與積累,必然是慢慢「涵養」出來的。 至於不強施肥噴藥,比之於孩童之填鴨式教育,或飲食之過度熱量與營養,甚或縱容孩子的物欲,過度保護或溺愛孩子,予取予求,孩子就不知惜福愛物分享,也不知如何創意快樂地自主學習、內求自律、發展潛能,這些正是國民品格力之本!(下) 前一篇文章 吹面不寒楊柳風 下一篇文章 綠建築 與自然共生的建築藝術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視覺DJ】徜徉花海半日遊 【樹博士系列】 土壤的祕密XI 羅山有機村 解除小黑蚊魔咒 【視覺DJ】湧泉洗衣池【植感時光】加羅林魚木 文青朝聖 【四季花藝聯想】春之茁發 萬物甦醒的希望 作者其他文章藝術 自然無國界 老泉山林 時光+德國藝術 旅讀【山居樂活】 一片香水海 春夏 桃花源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