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主動閱讀,才是真正的閱讀。
那麼,
甚麼時候可以開始培養閱讀的習慣?學齡前,甚至胎教就可以開始,
如何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
教育部多年來積極推動「閱讀」、「深耕閱讀」,想方設法,甚至在圖書館圖書館評鑑中,強調閱讀情境之規畫設計,為的是提升社會閱讀風氣。
而,培養兒童閱讀的最佳情境與空間就在家庭。多年前拜訪德國格林兄弟紀念館,並寄宿拉文斯堡的拉文斯堡出版社(Ravensburger Buchverlag)總編輯人史托特勒先生家中,他夫婦當時曾問我,台灣的家庭,似乎沒有在晚上進行家人一起閱讀的習慣,為什麼?
讀報教育,顧名思義就是閱讀報紙的教育,是以報紙當作教材,來教育孩子學習新知。而更重要的是,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甚至透過優質媒體的閱讀,培養品格與正知正見。
三年前,《人間福報》透過讀報教育展開「點燈——品德教育深耕工程」;在十二周年慶活動中,教育部常務次長陳益興強調,教育一定要從品德做起,台灣推行十二年國教,就是想讓品德從教育扎根,與福報推廣讀報的理念不謀而合。
是的,《人間福報》要讓大家在每天每天的閱讀中,進行心靈的有氧運動;從閱讀優質報開始,進而喜歡閱讀、挑戰閱讀、懂得選擇閱讀,
文建會主委龍應台在對台大學生演講時說:「對歷史的探索勢必要迫使你回頭去重讀原典, ……重讀原典使我對自己變得苛刻起來。……這種衡量自己的『苛刻』,我認為其實應該是一個基本條件。」
主動閱讀,才是真正的閱讀。因為發現了閱讀帶動自己的思考、影響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