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自在】 死亡是一種生命的展現 (二)

慧開法師 |2012.04.08
1649觀看次
字級

由於此番前往秦國,能夠生還的機會實在非常渺茫,太子丹和賓客們都穿了白色的喪服為他們送行。到了易水河邊上,大眾先祭拜了路神,在啟程之前,荊軻要求好友高漸離擊筑,荊軻就和著筑聲,唱起了變徵之歌,眾人無不涕淚交加,悲切異常。荊軻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曲調由淒厲轉為悲壯,送行的人都熱血沸騰、怒髮衝冠。曲罷,荊軻毅然登車西去。

荊軻當然知道此行欲用計脅持或刺殺秦王,等於是執行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但為了對抗暴秦,扭轉天下局勢,只要有一線希望,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不幸此行刺殺秦王的任務失敗了,就如同他臨行所唱的歌詞般地「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不幸壯烈成仁了。

子路之死

接下來,要和大家講另一段也是相當壯烈的歷史故事——子路之死。

根據《左傳》的記載,春秋時代,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二二八年),衛國廢太子蒯聵出亡多年後,又喬裝潛入衛國欲奪回國君之位,因而發生了內亂。他有位外甥名叫孔悝,當時擔任衛出公蒯輒的相國,執掌衛國及都城的政事,而子路是孔悝的家臣。

蒯聵為了奪回君位,就串通好他的姊姊孔姬(也就是孔悝的母親),聯手挾持了孔悝,想尋求他外甥的支持與協助,但孔悝不肯,認為有違先君的遺命與禮法。孔姬就用計強制脅迫孔悝擁立蒯聵為衛國國君,孔悝不得已而屈服。

孔姬還得寸進尺地假藉孔悝的命令,召集侍衛襲擊國君的寢宮,衛出公在慌亂之間,駕上輕車就出奔魯國了。群臣之中凡不願意附庸於蒯聵的,都四散逃竄,衛國大亂。

當時子路正在衛國都城外,聽到孔悝被劫持,就要入城去營救他,遇到同在衛國擔任大夫的同門師兄弟子羔(又名高柴)剛從城中逃出來。子羔眼看衛國情況危急,準備要逃到陳國去,一出城就碰到了從陳國回衛國的子路。

子羔就警告子路說:「現在衛國情況很危險,城門已經關閉了,何況他們之間的政爭與你無關,你不必去淌這塘渾水。」子路卻覺得自己當人家的家臣,領人家的俸祿,豈能見危不救,坐視不管?所以還是趁著有人出城的時候,進入衛國。

子路當時已經六十三歲了,在毫無奧援的情況下就單槍匹馬地入城,想要以一己之力營救孔悝,當然是凶多吉少。蒯聵派了石乞、孟黶二人持戈,來攻擊子路,子路仗劍迎戰。奈何寡不敵眾,而且年過花甲,子路奮戰之餘,身負重傷,連冠纓(帽子的繫帶)也被砍斷。

根據《左傳》的記載,子路臨死的時候,說道:「禮,君子死,不免冠。」(意即:君子死的時候,不可以不把帽子戴好,這是禮。)子路死前最後一刻的動作,竟然是把帽子戴正,把帽帶繫好,「結纓而死」,何其豪邁!何其COOL!

子路既未審度情勢,又未深思熟慮,就冒然慷慨赴義的莽撞衝動行徑,雖未可取,但是他在面對死亡時,最後一刻「生命」的「展現」,令人動容,真不愧是英雄豪傑的氣魄與風範。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