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博鰲亞洲論壇二○一二年年會於一至三日在海南博鰲舉行,主題是「變革世界中的亞洲:邁向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昨日下午召開分論壇「慈善體制改革:透明度、專業化、公信力」。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祕書長覺培法師在論壇上表示,一個公益者要非常的感同身受,非常的謙卑,要讓災民覺得活得有尊嚴,讓被照顧的人受到尊重。
覺培法師說,據說他是博鰲亞洲論壇開始以來,第一次邀請出家人跟大家一起探討慈善公益。「我一直在想,這個突破代表了有更多的企業人不僅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開始去關心這塊土地。」他也在會中介紹國際佛光會這個組織,國際佛光會是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成立,創辦人星雲大師成長過程中看到太多的戰亂,看到人們需要和平。他帶著這樣的願望來到台灣,那時候的台灣非常貧困,他希望人們不僅走出貧窮,還能找到身心安頓的方法,所以他致力於弘揚人間佛教。
談到慈善公益,覺培法師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汶川大地震發生時,我們因為台灣九二一大地震以後,中間還經歷過南洋海嘯這個世界性的大災難。到汶川地震我們已經能很明確的判斷,必須要用四合一的機制完成。一是救援隊,我們在馬來西亞有一支佛光會的救援搜救隊,他們平時都在訓練。第二支是醫療隊,台灣佛光山有醫院、診所,各位知道一個地震發生的時候,派出的醫生中不能缺的就是骨科醫生,水災發生時不能缺的是皮膚科醫生,這些我們平常都在不斷地訓練,包括對災難的認識。第三支隊伍是民生物資要到,因為人被救出來了,他面臨受傷、傷殘的過程,他要醫生,接著也要吃飯。第四個是人道關懷。這部分要做很多安撫,以及心靈輔導。」
覺培法師進一步補充:經過幾次災難之後,經驗告訴我們,第一年救災之後,在第二年會出現災民的自殺潮。整個救災過程從救援安置到重建,重建還包括房屋的重建、心靈的重建。星雲大師還特別到災區,對災民說:「活下去就是希望,我不是來救災,我是來報恩。」一個公益者要非常的感同身受,非常的謙卑,他現在是災民,不是難民,要讓被照顧的人有尊嚴 。
這場分論壇由陽光媒體集團主席、陽光文化基金會董事局主席楊瀾主持,四位與談者分別是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秘書長覺培法師、FMG集團董事長安德魯·弗里斯特、壹基金全球理事周惟彥、北京師範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
博鰲亞洲論壇昨天下午召開分論壇「慈善體制改革:透明度、專業化、公信力。」由陽光媒體集團主席、陽光文化基金會董事局主席楊瀾(左上圖)主持,與談者有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秘書長覺培法師(大圖)、FMG集團董事長安德魯·弗里斯特(左下圖)、壹基金全球理事周惟彥、北京師範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
圖/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