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取消「減半漲價」緩和機制,一口氣就要補漲三元多,大傷消費者荷包,還可能帶動物價上漲。
其實讓市場機制自由運作是最基本的經濟學,但長久以來,政府管控民生重要物資,避免讓民眾受到物價上漲的痛苦,可是隨著經濟成長,政治開放度愈來愈高,這種市場管制不再是因應民生需求與國家發展,反而成為選舉策略訴求,為了討好選民,於是不論政黨輪替與否,只要是與選舉有關的民生物價,一律以凍漲、緩漲處理,等選後再說,避免選票流失,如此一來,破壞市場機制運作。
而且選後,這種政治操作下的產物,沒有政治人物扛下責任,苦果還是民眾要嘗,只是民眾長期或已習慣「凍漲」甜頭,一旦要漲價,即使是一毛錢都會得「心疼」,更何況是要漲足過去「凍漲」應調漲的價格,就會更加心痛,而對政府不滿。
因此,在汽柴油漲價(電價也可能在下月調漲)後最需要檢討的是,如何讓政策回歸市場與落實使用者付費,超然於選舉之外,讓經濟自然運作,減少不必要的政治操控與干預,政府與立法院應全盤思考,建立既公平自由且不受政治干預的市場經濟體制。
另外,油價既已大幅調整,物價也不可能停在原點,民眾的感受當然不好,不過,政府須更注意是否有業者趁機炒作漲價,以維持市場的穩定、公平與健全,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事。
孔令信(台北市/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