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補漲民眾抱怨連連,原本大專院校學雜費也要漲,但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經評估後能調漲的幅度有限(百分之一點七六),沒有實質助益,在「安心穩定」原則下,決定一百零一年度第一學期學雜費不調漲。
有立委擔憂明年一百零一年度第二學期,學雜費會不會像油價一樣一次漲足,蔣偉寧雖說不會一次漲足,學雜費政策希望能符合社會公義,也會透明化,不過,言下之意是明年一定會漲。
大專院校學雜費不是不能調漲,只是台灣高等教育的特殊發展模式,讓公私立大學陷入不平等競爭,長期受惠政府補貼的國立大學,近年來因補助款減少得自籌財源後,缺乏籌措資金能力,又無法改變支出方式,只好把腦筋動到漲學雜費上。
以台大為例,宣稱已有兩億元資金缺口,但獨特的一系一館,學生與教授分配到超大獨立空間,每個空間還裝冷氣等耗電設備,每年電費就很可觀,雖說這是全校師生一起用,調漲學費一起承擔也沒錯,不過,如果改以電費自用自付(如教授休息室、研究生研究室與實驗室的電費採獨立電表,用多少付多少),也許能以價制量省錢。
我舉這個例子的意思是,大學要調漲學費前,應先徹底檢討浪費,訂定杜絕浪費、壓低成本的措施,如果不做這些,只是拿會計帳算一算,說是虧損所以要調漲學費,那和中油、台電不顧人事成本不合理的高昂,硬要拿國際原物料價格飆漲為由,調漲油電價格一樣,聽起來有道理,卻是把辦學不善的責任外部化,將成本轉嫁消費者。
其次,大學一方面喊虧損要調漲學費,一方面卻繼續助長師生的不平等關係,只重視老師的研究,輕忽對老師教學的監督,學生交了更多學費,卻無法提升學習品質。
大專院校不是不能調漲學費,但如果沒有任何的Cost Down(降低成本,如資源浪費的檢討與控管,還是縮減教授不必要福利,乃致開發、擴大應用校產等),只想靠漲學費彌補虧損,說真的,和被民眾罵的台電、中油沒什麼兩樣。
教長說將利用半年時間,邀請學者專家研討,綜合考量辦學成本的各項因素,擬出常態性的學雜費調整方案,希望教育部能通盤檢視辦學成本浪費,如此學雜費調整方案才會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