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藏峪位於安徽蕭縣,最突出的特色是古木成群的萬畝林海。景區森林面積二六‧五平方公里,現存名貴樹種一九九種,其中樹齡三千五百多年的青檀、二千六百多年的銀杏,和一千六百多年的黃楊名冠華夏。
據傳,古代這裡原叫「黃桑峪」,因劉邦曾躲進峪中一個山洞避難,稱帝後易名「皇藏峪」。
二千六百年的銀杏,大約生於春秋。相傳,孔子周遊列國,看到這裡幽靜秀麗,便與弟子在這裡展卷講學。現在天門寺附近還有一片面積達數百畝開闊平坦的山上平原,被稱為「聖人場」。
由此可見,漢代前,這裡已是古木參天。劉邦躲進懸崖下不起眼的山洞,古林幽洞隱蔽了蹤跡。森林幽谷,虎嘯猿啼,狹路相逢,追兵膽戰心驚也未必玩命窮搜……
皇藏之處,漢朝自是奉為聖地。兩漢間佛教傳入,始建「瑞雲寺」。西元四二五年,南朝宋武帝劉裕之子義隆,也在其開國父皇的故里皇藏峪興建「天門寺」,這大約也是瑞雲寺大雄寶殿前那株一千六百年瓜子黃楊幼苗存活時間。有道是「千年黃楊難成樹」,但這棵黃楊竟成為千古翹楚。
在佛教盛行時,皇藏峪南北「一溜十八寺」,群寺集中連片,皇恩聖跡庇佑,才使處在古今兵家必爭之地徐州腳下這片古樹群落,奇跡般保護下來。
山峪土壤貧瘠乾旱,惡劣的自然環境,造就了這些古樹繁衍的奇觀。
青檀是皇藏峪古樹的代表,主要分布在瑞雲寺、天門寺和龍泉洞周圍,面積五‧五公頃,樹齡一百年以上的古青檀有六百七十多棵。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磨礪出青檀樹枝幹遒勁,挺拔擎天,根深蒂固,龍盤虎踞的神韻。
瑞雲寺前有一株三千二百年以上的古青檀,受天地造化,集日月精華,樹上長出一可愛的頑童形象。寺院東北一株千年古檀,樹根相互交錯,形似一家五代人共居一堂,當地人叫「五世同堂」;天門寺有株兩圍多粗的古檀從中裂為兩半,猶如刀斧劈過一般,但依然蒼勁茂盛……
群寺間,峪澗中,古檀有的堅韌偉岸,有的盤根錯節,疙瘩累累,虯根裸露,仍鬚扎黃泉,走根於山縫石隙間,千磨萬擊,形成「枯木逢春」、「天然哨卡」、「碑馱樹」、「樹馱碑」等神奇景象。
皇藏峪的古櫟樹林約有一百三十公頃,一千年以上古櫟樹就有四百七十多棵,皆高達二十多公尺。
南京椴是中國特有珍稀樹種,現已不易找到,在皇藏洞至拔劍泉一線,有一百九十多棵,最老的樹齡達一千七百年以上。
山峪裡還生長著約九‧一七公頃的黃連木林,樹高有十三公尺左右,與黃檀、刺槐、杜梨等樹種形成落葉闊葉林群落……
穿梭於這全國最大的古樹群間,為歷代先賢崇尚歷史文化,保全了珍稀古樹群而欽敬,更為華夏保有這萬古長青的叢林奇觀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