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不論是電視劇或是小說,不約而同對清代的雍正皇朝都感到相當有興趣,掀起了一股雍正熱。雍正到底是甚麼樣的人?是好人還是壞蛋?不只是現代人想找出答案,當時的人其實也很疑惑,而大多數的人談到雍正,總會浮起一張冷酷而陰沉的臉龐,他用盡心機奪取皇位,對兄弟無情對大臣無義。甚至被當時的人攻擊具有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誅忠與認佞等十大罪狀。
照理講,雍正應該把攻擊他的人殺了,但他反而饒了他的命,並掛上保證,讓他當了《大義覺迷錄》的宣講人,到處跟百姓說雍正得位正當,沒有做出對不起人的事情。而且還把《大義覺迷錄》當成國家考試的題目,要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們答出他所要的正確答案。這一套做法顯然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愈描愈黑,反而讓更多百姓覺得雍正的皇位很有問題。
雍正總讓人有著「喜怒不定」的感覺。這種感覺皇帝老爹康熙也察覺到了,所謂「三歲看大五歲看老」,年幼時的胤禛(雍正的名字)喜怒不定,讓皇帝父親擔心,所以送了「戒急用忍」四個字,期勉他修身養性。
胤禛果真深得「戒急用忍」的精髓,他一直到長大成人還是「喜怒不定」之人,但在皇帝父親兩立兩廢太子,以及諸皇子野心勃勃想要爭奪儲位時,他一直把自己當成是局外人似的,過著他天下第一閒人的生活,寫寫書法遊山玩水,讀讀佛經道德經,與妻兒共享天倫,好不愜意。
這種悠閒自在的生活連皇帝老爹都喜歡,經常到他的宅邸林園探望兒孫,聰明伶俐的孫子弘曆(乾隆皇帝)甚得康熙歡喜,還帶回宮中養育半年。康熙甚至有可能因為喜愛弘曆而選定雍正當接班人。
「戒急用忍」是雍正謀取大位時的指導原則,但他在奪位後,卻反而顯露出「喜怒不定」的性格。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政治高度,當他在感慨「為君難」的時候,臣工們更感慨「伴君如伴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