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的道路上有九個錦囊:健康、美貌、誠實、機敏、學位、才能、財富、智慧及榮譽,我會選擇在不同的因緣下,運用不同的錦囊;倘若人的一生只能擁有一個錦囊,那我會選擇「智慧」。
撇開先天的條件不說,例如一生下來身心就有缺陷之外,我想,「智慧」是萬能之鑰,可以開啟另外八個錦囊的寶盒;「智慧」也是個大磁鐵,能吸引另外八個元素成一體。
擁有「智慧」,便能找到自己的所長和優勢,發展成個人的「才能」;擁有「智慧」,便能找到並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要獲取「學位」並非難事;擁有「智慧」,便能洞燭機先,知道正當的取財之道,進而獲取「財富」。
取財之外還要會用財,有智慧的用財,可以造福人群、利益更多的人,甚至可能產生更多的財,「榮譽」便會跟著來;擁有「智慧」,便能判斷是非善惡,知道欺騙是一個永無止盡的惡性循環,而「誠實」是最好的政策;擁有「智慧」,更能觀察、了解人們的需要,「機敏」的提供服務及幫助;擁有「智慧」,能夠知道如何裝扮才能凸顯自己的長處並藏拙,了解內外兼俱的「美貌」才是真正長久、耐人尋味的。
擁有「智慧」,可以知道「健康」更勝於前述的七個錦囊,沒有了它,其他都將曇花一現,所以會好好維護健康;擁有「智慧」,就懂得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長度裡,拓展無限的價值寬度。暢銷勵志書籍《自在的少水魚》作者陳宏先生,每日只能仰賴機器維生,卻不放棄地運用全身唯一能動的眼睛,創造自己生命的價值,發光發熱,進而影響別人,二○○七年更榮登金氏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用眨眼方式書寫最多文字的人。
與陳宏先生相似的,還有法國前《Elle》雜誌總編輯尚─多明尼克.鮑比,他用最後僅能活動的左眼寫出《潛水鐘與蝴蝶》;美國的墨瑞‧史瓦茲教授也不放棄殘餘的生命,奮力將他的智慧傳授給學生,完成了《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將智慧留在人間。諸如此類的例子多不勝數,而輕易放棄自己、殘害自己生命的例子,也同樣罄竹難書,更加可見「智慧」的重要。
般若智慧,是成熟、圓融的,它不等同於聰明機敏,而是如何讓人生更圓滿自得的錦囊;智慧,不是一時可得,而是需要累積醞釀的;智慧,不是獨占的,而是可以傳承和分享的,就如前人的智慧結晶,造就我們今日的文明。
所以,如果只可以擁有一個錦囊,請賜給我「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