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開放大陸居民赴台自由行以來,兩岸雙向旅遊人數已從當年的四百七十萬人次,成長至去年七百萬人次。日前兩會協議開放大陸第二批到台灣自由行的城市八個;邵琪偉說,只要每年成長百分之十五,預估後年有望實現一千萬人次規模。來往的人數雖越來越多,旅遊品質卻未見提升,這是兩岸都應正視的問題。
團費價格不一當然是觀光的根本問題,有些公家機關來台,旅行業者就漫天開價,還有導遊將觀光客帶到特產店狠殺猛砍的案例所在多有。把觀光客當凱子,以殺雞取卵的模式謀利,兩岸皆如此;完全漠視消費者的權益,這個基本問題沒有得到合理的解決,說要提升旅遊品質是空口白話。
負責協商兩岸旅遊的「小兩會」,也就是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台旅會)與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會),雖然已就開放大陸第二批赴台自由行城市,團費的合理化、手續的簡化方面達成共識。但兩岸旅遊的問題除了檯面上這些費用和手續問題外,還有更多實質問題,應積極著手解決。
如安全問題,發生在兩岸開放之初的「千島湖事件」是台灣人赴大陸觀光的夢魘;大陸觀光客來台,意外事故似乎也沒有斷過,繼去年阿里山火車出軌事件,日前大陸京劇交流團來台,遊覽車又在花蓮翻覆,造成九人重傷、二十三人輕傷、一人死亡的慘劇。從開放兩岸觀光以來,旅遊安全從來就是一個問題,但似乎無法給所有的旅客一個安全保障,這才是兩岸旅遊主管應該重視的。
其他如風景點的環境品質也很重要,大陸地區的觀光景點除了進大門要收門票之外,進大門之後的許多小景點也要再收一次門票,甚至有些寺廟利用算命改運海削觀光客,燒一炷香要五百人民幣,實在不當。兩岸之間有樣學樣,台灣的茶葉漫天喊價的情況普遍。類似這些問題若不改善,要提升旅遊品質也是緣木求魚。
兩岸旅遊業發表的「海南行動宣言」中,強調雙方將共同開發旅遊新資源、新產品、新路線,共同提升服務品質及社會責任感。提升服務品質和社會責任感才是重點,但是會中並沒有提出具體的作法,有待提升的服務品質包括硬體設施和軟體的全面性服務項目非常多,但是這次會議只碰觸到最粗淺的團費問題。
這次兩岸旅行業以「品質旅遊,合作發展」為主題,共同展望和謀畫兩岸旅遊交流合作前景與未來,立意固然好,如果流於形式對實質的觀光發展沒有太大的幫助。畢竟觀光業在兩岸的交流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增加瞭解、促進和平的潤滑劑。立基於此,兩岸旅遊業應加強攜手全面提升旅遊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