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國民曆】立冬 冬季初始,卻似深秋。

作者/彭啟明、洪震宇、李咸陽 遠流出版公司提供  |2012.03.18
1622觀看次
字級

氣象曆

過了寒露、霜降,就進入立冬,表示冬天即將開始。而「冬」字又意謂著結束,也是準備收割、犒賞這一年來辛勞農耕的季節。

冬季對東西方人來說都很重要,華人有農曆春節,西方人則有耶誕節,都是一家團聚的日子。

冬季的六個節氣分別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自十一月上旬至二月上旬,期間東北季風和北方的冷空氣會愈來愈強,溫度也愈降愈低,至大寒降到谷底,一直到立春才開始緩慢上升。

雖然十一月上旬還沒有很冷,不過東北季風南下已開始令人偶有清涼感。蟄蟲開始冬眠之外,人們也著手於準備些冬季食材。

此時除了南部,各地清晨低溫都紛紛降到攝氏20度以下,迎風面的北部和東部白天仍有24至26度左右,中南部中午則還有27度,舒適的氣溫令人不覺得是冬季的初始,反倒比較像是深秋。

在衣著方面還不用太著重於保暖,反而得留意日夜溫差,及因為季節變換天氣系統轉變所帶來的劇烈變化,否則很容易感冒。早晚多穿點,多注意氣象資訊來準備衣裝是最實際的做法。

傳統立冬的三個物候分別是「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意指水開始結冰、地面開始變凍,而雉雞等較大型野生鳥禽紛紛入海變成大蛤。

我們曉得雉雞不會變大蛤,而是雉雞愈來愈少見,海邊卻大量出現外殼花紋神似雉雞的大蛤,古人才以為有此轉化,當然,這樣的景象在台灣幾乎是見不到的。

節氣食物

立冬逐漸進入一年的盡頭,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冬時節,桂圓米糕、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都應時。

台灣人俗諺說:「有錢補冬無錢補鼻孔」,以前有錢人用雞鴨燉四物八珍,窮人只能聞味道。因此,在農業社會窮人或農家會用桂圓、米酒與糯米蒸煮的桂圓米糕為小孩補身體,被稱為「窮人補」。

養生守則

入冬田頭空。在秋天與冬天的初交時節,脾胃的調理是首要的保養重點。

為了適應即將到來的冬天,身體無恙的人,仍舊可以持續「秋凍」,以適應即將到來的冬日氣候型態。

在起居養生上,在立冬時節仍可早睡早起,並持續各種有益肺部的運動(如慢跑、騎單車、快走、游泳等);飲食上則可以多喝五穀漿以及山藥,來滋補肺臟、脾臟與腎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