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巴比祈禱》整部電影呈現的手法,引導出舉一反三的功能,對於具爭議性的觀念與行為,超出常人既有概念及道德規範,指責與拒絕通常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用愛關懷、傾聽與理解,才能導向良好的結果。
一位傳統保守的基督徒母親,從拒絕接納兒子為同性戀者的事實,到用愛及行動了解同性戀者及其父母的心情,進一步呼籲社會接納同性戀者,是這部電影讓人動容之處。觀眾也同時接受了一場觀念的衝撞,進而學習理解與接納。
這位母親呼籲大眾傾聽孩子的聲音,她聲淚俱下說:「上帝對巴比的善良和愛心感到滿意,在上帝眼中善良和關愛勝過一切,我沒有意識到每當我對同志作出天譴的指責時,每當我形容巴比病態反常,會危害其他孩子時,他的自尊,他的生存價值就被毀掉了,事實上,他的靈魂破碎到無可救藥。」
我想這部片主要是告訴我們,多傾聽與尊重性別多元文化,才是讓社會和諧的方式。
《愛情速可達》
文/Lingo
《愛情速可達》片中,一位隨時注意賣場大小細節,且拿過八次每月最佳服務員工的中年男人,竟然無預警的被Fire。
片中一開始,男主角心懷喜悅準備接受第九次榮殊讚譽時,竟然因沒有大學文憑的理由被開除。看至此,能夠理解男主角請求不要被開除的無奈心情。
難能可貴的是,男主角不斷上課充實自我,因為積極進取,讓他很快就度過工作的不如意。整部電影中,我覺得最精采的是,男主角的期末考試。不管是說話課融入其他人的精采口白,或經濟學第一交卷,受老師語氣肯定的橋段,在在讓人覺得年齡不是問題。因為經過人生諸多歷練的中年男人,如果能放下身段,認真改變生活態度過活,就是力爭上游、不怨天尤人的生命寫照。
其實,凡事不可能「速可達」。就像劇中男主角按部就班的努力,及真誠待人的態度,才能讓part time工作、學業及愛情順利「達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