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友彩繪希望 鼓舞病友

李祖翔 |2012.03.16
847觀看次
字級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癌症希望基金會,昨天頒獎給第四屆彩繪希望繪畫比賽二十九名入圍者,癌友陳世明以一朵萬綠叢中的白杜鵑,獲得病友組首獎,他鼓勵病友及家屬,多接觸美好事物,就能讓人充滿信心和希望。

陳世明的畫作取名「希望」,四十五歲的他罹癌前從事職業攝影師,雖然是美工科畢業,卻放下二十年的畫筆,一頭鑽進攝影世界,「年輕時對生命和死亡沒概念,攝影連墳墓都不忌諱,罹癌後我連人家辦喪事都不敢看。」

當醫師宣告他得了食道癌與甲狀腺癌,縱使萬念俱灰,也沒太多恐懼,直到在醫院認識的病友一一離去,對癌症的恐懼油然而生,為了不讓自己胡思亂想,重拾畫筆,找到支持自己的正面力量。

「罹癌很苦,每天躲在家裡面對病痛,翻著過去拍的照片,忽然對一朵白杜鵑有感觸,便開始描繪,為它的生命力震撼。」陳世明說,培養興趣對病人很有用!不斷攝影與描繪美好事物,讓他忘記罹癌及疼痛感,在身上開過十幾個洞的手術後,病情已穩定,畫作還獲得比賽首獎,他開心地說:「接觸美好事物真的能激起人的希望,帶來信心。」

獲親友組首獎的魏綵羿,是為鼓勵妹妹而畫,妹妹名梅如,畫作就叫「如梅綻放」,畫中有梅花、喜鵲,象徵度過寒冬就會迎來春天,她認為個人力量有限,畫作卻可鼓勵更多人。

七十二歲的陳松江獲醫療團隊組佳作,他說,太太罹癌至今一切安好,但癌症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現在兩人一起參與樂齡大學當學生,還去當義工,生活加倍精采。十二歲蔡佳旻說,妹妹看到她漫長又痛苦的療程,對她說:「以後都不會和姊姊吵架了,只希望妳好起來。」現在她就等著美好重生。

兒童特別組有五歲的小朋友,認為自己不能分擔外公的痛,但能唱歌讓外公快樂。評審認為,畫作的水準與技巧在其次,文字和色彩能夠傳遞生命的感動才重要。

得獎作品五月一日起,在全台醫院巡迴展覽,首展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畫展訊息可至官網查詢:www.ecancer.org.t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