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癌症希望基金會,昨天頒獎給第四屆彩繪希
望繪畫比賽二十九名入圍者,癌友陳世明以一朵萬綠叢中的白杜鵑,獲得病友組首獎,他鼓勵病友及家屬,多接觸美好事物,就能讓人充滿信心和希望。
陳世明的畫作取名「希望」,四十五歲的他罹癌前從事職業攝影師,雖然是美工科畢業,卻放下二十年的畫筆,一頭鑽進攝影世界,「年輕時對生命和死亡沒概念,攝影連墳墓都不忌諱,罹癌後我連人家辦喪事都不敢看。」
當醫師宣告他得了食道癌與甲狀腺癌,縱使萬念俱灰,也沒太多恐懼,直到在醫院認識的病友一一離去,對癌症的恐懼油然而生,為了不讓自己胡思亂想,重拾畫筆,找到支持自己的正面力量。
「罹癌很苦,每天躲在家裡面對病痛,翻著過去拍的照片,忽然對一朵白杜鵑有感觸,便開始描繪,為它的生命力震撼。」陳世明說,培養興趣對病人很有用!不斷攝影與描繪美好事物,讓他忘記罹癌及疼痛感,在身上開過十幾個洞的手術後,病情已穩定,畫作還獲得比賽首獎,他開心地說:「接觸美好事物真的能激起人的希望,帶來信心。」
獲親友組首獎的魏綵羿,是為鼓勵妹妹而畫,妹妹名梅如,畫作就叫「如梅綻放」,畫中有梅花、喜鵲,象徵度過寒冬就會迎來春天,她認為個人力量有限,畫作卻可鼓勵更多人。
七十二歲的陳松江獲醫療團隊組佳作,他說,太太罹癌至今一切安好,但癌症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現在兩人一起參與樂齡大學當學生,還去當義工,生活加倍精采。十二歲蔡佳旻說,妹妹看到她漫長又痛苦的療程,對她說:「以後都不會和姊姊吵架了,只希望妳好起來。」現在她就等著美好重生。
兒童特別組有五歲的小朋友,認為自己不能分擔外公的痛,但能唱歌讓外公快樂。評審認為,畫作的水準與技巧在其次,文字和色彩能夠傳遞生命的感動才重要。
得獎作品五月一日起,在全台醫院巡迴展覽,首展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畫展訊息可至官網查詢:www.ecanc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