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大陸近年各方面快速起飛,兒童的生活狀況也明顯改變,甚至超越台灣;兒童福利聯盟昨天公布調查顯示,上海小孩的生活作息比台北小孩正常、看病次數較少、自我概念佳,對自我非常有信心。
兒福聯盟昨天發表「兩岸都會兒童生活狀況調查」。調查分在台北、上海兩地進行。兒福聯盟副董事長馮燕表示,兒盟長期進行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因應全球化的衝擊,希望更進一步了解台灣的孩子和其他華人區域的孩子有怎樣的異同。
調查結果顯示,在健康方面,台北和上海小朋友體型差不多,高年級平均體重都為四十二公斤,身高方面台北兒童一百四十八點二公分,上海兒童一百四十七點一公分。但台北兒童有六成近視,上海只有三成。而且百分之十二點五的台北兒童去年一整年的生病次數在七次以上,但上海僅有百分之五。
生活作息方面,上海兒童普遍早睡早起,超過百分之九十八早上七時以前起床,逾四成兒童六時以前起床。睡覺時間也普遍規律。反觀台北的孩子多半晚睡晚起,近七成的孩子集中在早上七時至八時起床,還有百分之三點五的孩子八時以後才起床;近五成是晚上十到十一時上床睡覺,百分之三十二點六要到十一時以後才睡。
另外,上海兒童的自我概念比台北兒童好得多,上海的孩子對自我較有信心,給自己打分數在八十分以上的多達百分之五十四點三,遠高於台北孩子的百分之三十點七。調查中無論在「我喜歡自己的外表長相」、「我喜歡自己」、「我喜歡自己的個性」、「我覺得我很重要」等四個問題,上海兒童的自信表現都比台北兒童佳。
不過,台北兒童的國際觀比上海好。這項調查以去年的重大國際新聞「禽流感疫情」、「京都協定」、「紐奧良颶風」、「印度與巴基斯坦大地震」以及「主要石油輸出國」等五大題,測量兒童是否關心國際重大事務,並對國際新聞是否有基本了解。結果台北的平均得分比上海高十分,其中無論是滿分或是八十分以上的比率,都是上海的一倍。
調查另發現兩岸孩子的煩惱真不少。除了上海三成、台北兩成四的孩子覺得「沒有煩惱」外,兩岸孩子煩惱的第一名都是功課不好,台北百分之三十六點四、上海百分之二十八點七煩惱功課不好;其他的煩惱依序是時間不夠、生活無聊、零用錢不夠。
更值得注意的是,當問到孩子有煩惱時會與誰分享時,最多台北兒童(百分之四十四點八)選擇放在心裡,但上海兒童最多(百分之四十八點八)會「告訴媽媽」。
兒盟也分析,台北的家庭似乎有比較多元的休閒生活安排,尤其以「外出用餐」與「旅遊」兩項是上海家庭較少陪孩子從事的,差距達百分之十以上,可能與兩地的家庭經濟狀況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