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最美的,不只在湖光山色、草綠花紅,更在它盎然的生機,源源不絕。
人世間有太多的苦,年少時的王維,何嘗沒有仕進之心?他也一樣的熱中功名,從二十一歲中進士開始,也曾有過宦途得意的時期。然而,一場安史之亂,震驚了歷史的扉頁,百姓如草芥,流離失所。動盪的政治局勢、不安的社會,對細緻敏銳的文人來說,更是慘痛的生命歷程。那年王維五十六歲,被安祿山所俘虜,拘禁在洛陽的普施寺,迫為侍中。待亂事平定後,王維因此下獄,幸好當時留有〈凝碧詩〉以明志,才得減輕罪名。
王維曾中年喪偶,又歷經時局的動亂,晚年隱居在輞口別墅。年輕時的躁進,一心想為國所用,也先後歷經不少職位,平步青雲後又如何呢?世間一切的繁華,也不過如同過眼雲煙。飽經戰亂滄桑的王維,終於回歸大自然,也因此他的詩意境幽絕、風格高遠,最為後世所推崇和喜愛,也成為盛唐自然詩派的翹楚。
他的好詩非常多,如這首〈欒家瀨〉:
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秋天了,在一片颯颯的風雨聲中,迅疾的水流,翻滾過溪裡大大小小的石塊。只看見那跳躍奔跑的水花四處飛濺著,偶爾有幾隻白鷺鷥被驚動了,一飛沖天,後來又慢慢的落下來,優雅的站立在水邊。
這只是天地間的一小段剪影,寫的,也不過是秋日的片斷風光,秋雨、石塊、跳波、白鷺,有視覺上的美感,還有詩人的深情款款,於是短短的二十個字,卻充滿了無限盎然的生機,神韻清雅,何其空靈!
表面上看來,寫景詩多屬靜態,卻因為有秋雨、跳波、白鷺,為它增添了動態的靈活之美,好似一幅大自然的畫作,又如是音韻天然。
你,不也聽到了雨聲、水聲?不也看到了白鷺鷥的起落?
如何聽到?又如何看到?那是因為人也在其中。
這首詩展現了天人合一的和諧之美。這樣晶瑩剔透的小詩,真是可愛,每讀一回,就彷彿將身心洗淨了一回,塵俗遠了,歡喜多了。
有誰會不喜歡這樣的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