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民間團體發起的「歸零:重新思考零核電」三一一告別核電遊行昨天舉行,有數千人走上台北街頭,響應反核行動,蘭嶼青年更以行動劇表達世代傳承的反核怒吼。台電回應反核訴求表示,若立即廢核,恐面對停限電。
昨天是三一一日本福島核災滿周年,台灣「歸零:重新思考零核電」三一一告別核電大遊行,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台灣環保聯盟、荒野保護協會等民間團體共同發起。
台北場遊行活動於昨天下午二時從龍山寺出發,行經西門町至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不少人中途加入遊行。出發前特別在日本地震發生的一時四十六分(台灣時間),為日本罹難者默哀一分鐘。遊行主辦單位表示,希望透過遊行讓社會重新思考核電的存廢,也希望政府能以一年前的福島核災為鑑,讓三座老舊核電廠除役並且停建核四,真正落實非核家園使民眾免於核災的恐懼。
遊行總共分為三個大隊,第一大隊是由民間陣頭以及扮裝人士帶領,第二大隊是核四所在地貢寮的自救會成員及核廢料貯放的蘭嶼達悟族人,第三大隊則是民間團體與自發性參與的民眾。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李卓翰說,遊行不是為這一代人舉辦,而是為後代子孫舉行。六十五歲曾阿嬤剛動過髖關節手術,也忍著病痛冒雨參加,「小時候我們都是點油燈看書,政府說要蓋核電,我覺得有電很好,沒什麼特別感覺。直到去年看到日本發生這麼嚴重的事情,才知道原來如此恐怖,是有可能會沒有家園的。」曾阿嬤有兩個兒子四個孫子,她不願下一代怨嘆這代人。
數名蘭嶼青年頭戴達悟族傳統勇士帽,以行動劇表達三十年前核廢料運至蘭嶼的經過,他們聲嘶力竭怒吼表達核廢料侵佔他們家園的怒吼。蘭嶼媽媽希婻‧瑪飛洑說,蘭嶼青年的童年是在核廢料旁嬉鬧長大,他們的傳承記憶不再只是獵捕飛魚,而是為了捍衛家園而參與反核行動。
旅日作家劉黎兒表示,日本三一一大地震若僅發生海嘯和地震,可較快重建,但因為有核災,導致福島重建之路漫長,福島災民需逃離家鄉,因為他們的家是在高輻射範圍內。她指出即使關掉核電廠,也不會有缺電問題,台灣禁不起任何一次核災,因為發生一次就是整個台灣的喪失。
台電則就三一一反核訴求提出說明表示,台灣若立即廢核,會有停限電的可能,以去年為例,實績備用容量率為百分之二十,扣除核電廠,備用容量率降為百分之六;台電正積極辦理「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選址及興建作業,完成後即可進行廢棄物遷移及蘭嶼貯存場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