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王梃萱大樹報導】佛光山寺、佛陀紀念館義工團,十、十一日舉辦第十三期菩薩義工研習營,號召一百三十位北、中、南地區義工,帶著愛心與熱忱投入服務大眾行列。
「始業式」由佛光山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主持,指出因應佛光山及佛陀紀念館不斷湧現的參訪人潮,需儲備義工人才,第十三期菩薩義工培訓,希望培訓知賓、展館、導覽、行堂、典座與接駁車等組,為義工團注入活水。
慧傳法師以美國NBA籃球球員林書豪與春節期間交通擁塞之事例,說明應透過培訓課程,了解如何做菩薩、如何當義工,開發自己潛能、發揮力量,讓佛法廣為流傳,讓全世界看到佛館,看到台灣。他更強調,「義工穿上義工服,就是代表佛光山、佛教徒,因著大家的努力,就能讓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更加發揚光大。」
慧傳法師亦解說「義工服務的理念」,勉勵準義工,應以「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之心,感謝別人給我服務的機會,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若人人具有善良慈悲之心,自能家庭祥和、安樂,社會自然和諧。
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教授「溝通協調與合作」之重要性,領眾唱星雲大師所著之〈十修歌〉,說明將小我融入於團體當中,從善如流,展現最大的潛力,做大眾之千手千眼觀世音;要有「無我」之觀念,傾聽大眾之意見,自利又利他,而圓滿人生。
佛館館長慈容法師講解佛光山開山四十五年披荊斬棘的過程,介紹星雲大師弘法的理念,指出佛教並非與生活脫節,反而是帶給眾生希望與幸福。「服務他人時,要學習包容,培養容忍雅量。」慈容法師分享《百喻經》裡的故事,勉勵學員有時不要太過於計較,人人各有所長,懂得接受包容,懂得遠離「我執」,試著體會「有容乃大」的意涵,還要做義工之義工;而心靈的成長,需要靠宗教的力量來提升。
主辦單位表示,此次研習不乏校長、老師、經理、行政人員等各行業人員發心擔任義工,因此安排「佛教叢林語言與禮儀」、「義工的服務理念」、「溝通協調與合作」、「認識佛光山」、「義工與常住的關係」、「佛教與義工」與「座談會」、「禪修」等豐富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