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朋友談到孩子成年後,離我們愈來愈遠,想跟他們說說話,不是在講手機就是忙著上網,根本沒空。除了晚回家外,周末、星期假日又跟朋友約會去了,全家人想要一起吃頓飯真難,除非是提早跟他們預約時間,否則免談。
A家的奶奶做大壽,孩子說他是排除萬難才得以參加,算是給足了面子。
B擁有兩間房子,兒子要求搬到另一間房子去住,理由是因為工作的關係早出晚歸,又是夜貓子,不想干擾父母的睡眠品質,其實是想逃離父母的管束,獲得充分的自由。
B想了想,孩子的作息時間的確讓他們很看不慣,但管也管不了,何不眼不見心不煩,反正房子空著也是空著,就放手讓他自立,不過他與兒子約法三章,自立也要自律:
一、維護房子的整潔,父母隨時會去檢查。
二、每周至少有一天回家陪父母吃飯。
三、既然是獨立自主的成年了,重要節日的家庭活動,就由他安排,B正好趁機把責任慢慢傳承給年輕人。
成效如何呢?
B說:「畢竟是男孩子,環境整潔差強人意,但每周至少有見面並一起吃飯的機會,我感覺滿好的,平常也不用煩惱要不要準備他的飯菜,兩個老的不想煮的話就到外面吃,看電影、逛街、約個會,自由自在,今年的父親節,是兒子邀請我們到外面的餐廳吃飯。」
我好奇地問:「是由誰買單?」
B得意地說:「當然是他,而且是去『三井』吃喔!」
「三井」好貴,退休的我們哪捨得去吃,但由兒子請客就另當別論,代表他有經濟能力,負擔得起,此時就別嘮叨他太浪費,要開開心心地享用,吃進嘴裡、甜在心裡。
盡早讓孩子自立與自律,可以避免成為啃老族,父母也樂得輕鬆,該放手時就放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