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位於大陸河南省洛陽市南郊十二公里處的龍門石窟,是大陸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經過從北魏至北宋四百餘年的開鑿,至今仍存有窟龕二千一百多座,造像十萬餘尊,數量之多,位居大陸各石窟之首。龍門石窟是5A級旅遊景區,二○○○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從空中俯瞰龍門石窟,伊水緩緩北去,長達一公里的兩岸,大小佛龕、石刻造像以及寺院錯落密布,盡收眼底,或敞露在山坡岩壁之上,或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氣勢非凡,恢弘壯觀。
為了全面提升景區設施,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園區今年將進行總投資人民幣六十二億元(約新台幣二百九十億元)、三十一項「整容」建設,包括部分洞窟的搶救性維護、兩岸岸坡加固、伊河河道清淤加寬、伊河東岸渠道改造,及景區內的硬化、綠化等工程,其中大部分工程將在四月舉辦的「第三十屆洛陽牡丹文化節」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