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一家三代都在為神像做衣服的王智源,十多年前,把刺繡廠從台灣嘉義移到大陸廈門,並改走「高級訂製服」路線,他把傳統的神明「衣服」做出新潮「時裝」感,吸引許多年輕人的青睞,「訂單都要排到兩、三個月以後」。
王智源表示,從爺爺那一代,就開始為神像做衣服,是當地知名老店。十多年前,當時台灣勞動力成本提高,包括自家店鋪,各個傳統作坊都改請工廠代工製作神像衣服,到最後只能競相殺價,王智源心想「再這樣下去,遲早要收攤」。
二○○二年,王智源接手父親生意,由於當時大陸的勞動力成本比台灣便宜很多,不想繼續打削價流血戰的王智源,決定到廈門設廠,重新自製神像衣服,專接訂製訂單。
不過要把神像服做出「潮味」並不容易,王智源經常藉著閱讀時裝雜誌、看展覽,來刺激靈感,而且他對於衣服細節都要求精緻,一尊三十公分左右的三太子像衣服,使用的布料不過五十平方公分,卻要費上四、五天的時間製作。
「讓三太子穿上銀甲,就是應客人的要求。」王智源強調,當客人不滿足於傳統神像服,提出「潮味」要求後,他努力構思將其化為實物,並開發出更多新潮的式樣。當年《滿城盡帶黃金甲》電影上映的時候,他又為三太子穿上黃色外衣,開發出「黃金甲」系列,一樣大受歡迎。
讓媽祖穿上金紗材質的外衣,在觀音的裙擺加上蓬蓬裙的元素,每一尊穿著王智源訂製衣的神像,果然都透出幾分時尚的感覺。不過,王智源強調,有些文化傳統是不會變的,比如北斗星君要傳八卦衣,王母娘娘的衣服一定要用黃色的底色,「不這麼做,就會被笑沒有基本常識了」。
王智源說,因為是訂製的,做工又特別精細,他的產品都要比別人「至少貴上兩倍」,所以只能靠老客戶的「口碑行銷」。三年前,台北的一間宮廟要求王智源設計兩件神將衣服,給他一年時間,允許他自由發揮,條件是「要做出特色」,結果他用了十個月就交貨了,「客戶非常滿意,不久前又找到我,要求再為他們設計兩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