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對住在大陸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太卜寺旗寶昌鎮的失明老人曹福全來說,世界上對他最不實用的東西就是燈光,不過他卻為農村孩子在自家安裝電燈,這些燈一亮就亮了十二年,雖不能為曹福全帶來一絲光亮,卻給三百二十九名曾借住他家的貧困孩子帶來了溫暖。
六十一歲的曹福全,自幼雙目失明,家境貧寒。父母離世後,無妻無子沒有依靠的他,在政府資助下,倒也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到縣城上學的農村孩子,因學校設施差,大多選擇租房子,一九九七年,曹福全將自家的五、六間房間租給十三、十四歲孩子們,得知他們來自窮苦人家,沒有收一分錢。
孩子們住進來後,曹福全發現他們早出晚歸,回到屋裡時總會發生碰撞,一問才恍然大悟,由於自己看不見,家中一直沒有安裝燈泡,他便立刻申請電力,在每間房間裝上了燈泡,讓孩子們可以在晚上複習功課。他也帶孩子們一起「自食其力」,燒菜做飯、打掃街道……經過長時間的相處,一批批的孩子和曹福全都有了深深的感情,也從他身上學到了助人為樂的精神。
就這樣,學生們走了一批,再來一批,他把這些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般對待,給他們力所能及的關心和幫助。二○○四年春天,一名貧困孩子,家中沒有湊齊學費,曹福全拿存下來的錢借給孩子繳學費,這名孩子拿錢來還時,曹福全說:「欠著吧。」堅決不收。
二○○九年,由於學校新蓋宿舍樓,學生們雖然搬到學校住宿,但一有時間,他們就會探望曹福全,甚至幫忙做家事。這十二年中,共有三百二十九名貧寒學子在他這裡生活、學習,其中有一百多人考上大學、進入社會工作,每當提起這些孩子,曹福全的臉上總會露出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