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腎臟醫學會二月針對四百二十六名慢性腎臟病患進行「營養認知調查」發現,有八成三自認已落實飲食控制管理,但實際有九成一飲食控制錯誤,不知道哪些食物不該吃,加速進入洗腎時程。
已有十年洗腎經驗的五十六歲林老師,因嗜食高鹽重口味的食物,步入中年後就有高血壓,後來又合併出現慢性腎臟病,在朋友建議下,她改吃生機飲食,以為可以藉此調理身體,未料腎病沒有好轉,反而在三年內就進展到腎衰竭,必須終身洗腎。
營養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金美雲指出,坊間流傳的生機飲食多半是以生菜、水果、堅果及酵母混合起來,但這類飲食含有高量的鉀和磷,其實不利腎臟病患。
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陳漢湘強調,慢性腎臟病除了藥物治療外,飲食控制也是另一項重要關鍵,他舉例,腎臟病患本應限制高磷飲食,偏偏有病人拚命吃糙米飯,其實它是含磷量高的食物。
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程俊傑和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則提醒,包括肥胖、抽菸、藥物濫用,以及高血壓和糖尿病控制不佳,也是導致慢性腎臟病惡化主因。
腎臟醫學會、糖尿病衛教學會和心臟基金會,強調慢性腎臟病患者四大營養觀念:控制蛋白質攝取量、降低升糖指數(GI)飲食維持穩定血糖、攝取好油脂及補充纖維。
國內粗估慢性腎臟病患多達兩百七十萬人,但調查發現,有許多患者以外食解決三餐,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加速病情惡化。為提供病患有效控制飲食,三大學會將在三月八日「世界腎臟日」推出病友專屬的「七日外食食譜」,讓病友吃得正確、健康,避免或延緩淪為「洗腎一族」。需要者可撥打○八○○○三六六八八免付費諮詢專線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