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高惠宇
資深媒體人
十五年前香港回歸時,北京中央認為特別行政區首長的產生,應採用小圈子式選舉,由一千二百位各行各業選出來的代表,投票選舉中央認可的候選人。因為這種形式選舉有其可控性、穩定性和預測性。
但這種選舉方式在二○一二年第三次實施時,變了調。從今年年初開始的第三屆香港特首選舉活動,走到目前讓香港一般民眾倒盡胃口、信心全失。兩位主要候選人唐英年和梁振英的陣營彼此以黑函和口語的攻擊,讓兩人在公眾面前都狼狽不堪。唐英年的昔日婚外情加上近日豪華違建;梁振英十年前在西九概念設計比賽中也被指漏報了利益關係。而現任特首曾蔭權因為暗助唐英年,也被某陣營爆出多次接受富商的不當利益招待,必須受廉政署調查。擺在眼前的畫面是:香港的現任特首和未來特首都有操守和品格上的缺點,讓港人黯然不已。而北京當初堅持的小圈子間接選舉的好處,也蕩然無存。
「雙英」一開始都是北京可以接受的下屆特首人選,各自競爭,自然出線亦無不可。但如今在媒體對兩人嫌隙與污點鉅細靡遺的報導下,最新民調已顯示有三分之二的民眾希望原先情勢較看好的唐英年退選。而耳語指出:唐陣營為了不讓對手梁振英出線,很可能要支持自己的選舉委員三月二十五日當天投下白票(廢票),則如果兩人中無任一人獲得過半數的六百零一票,選舉就「流選」了。「流選」會使政局不穩,讓香港蒙羞。而政局不穩又可能會影響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信評等級,這些都讓港人和北京中央擔憂不已。
「3.25」果真被設計成「流選」,第二次選舉將是五月六日。時間倉促,北京要如何推出第二波人選,又要頭疼。
因此面對眼前凌亂情勢,無法公開出面的北京,一定會強力運作一千二百位選舉委員不得投白票,「3.25」一定要讓雙英之一出線。
只是經過這番折騰,無論雙英中哪一位最後當選下屆特首,在領導統馭上都將跛腳,而同屬支持北京的建制派的雙英陣營因選舉嚴重分裂後,未來如何在新特首主持的政局中合作?也是港人和北京的隱憂。
近日香港有很多評論在談論特首選舉,其中一篇評論即坦白道出:「即使是極端保守派也得承認,小圈子選舉的根本意義已蕩然無存︰論可控性,現今建制派間的廝殺能喊停嗎?論穩定性,撕裂與抹黑過後,雙方能一笑泯恩仇而不存介蒂地衷誠合作嗎?論預測性,如今有多少人可肯定誰人當選?又有誰能肯定三月二十五日必不流選?」
其實,就在唐英年和梁振英陣營進行相互毀滅的競選時,又插進了曾蔭權的官商聯繫,因此二月二十二日當天的《亞洲華爾街日報》言論版上出現了一篇主編的評論,題目是:〈Hong Kong Was Better Under the British(英國殖民時代的香港比現時的香港好)〉。文章中說,英殖民時的香港算不上民主,但政府是一個少貪腐、負責有效率的政府。現在的政府卻丟失了這兩個特色。
聽說很多香港人看了這篇文章都心有戚戚焉。但這終究只是一時情緒上的反射,香港已回歸中國,是「一國兩制」的重要實驗。北京答應二○一七年讓香港實施特首和立法議員全面普選,港人已在引領期待。
但不久後即將揭曉的下屆特首是否有能力帶領香港人平穩地進入全面民選時代,更是全世界關心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