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治水」向來是古今中外各國施政的重大工程,為帶領民眾深入了解清代治河與興建水利工程,國立故宮博物院即日起於正館一○四陳列室推出「水到渠成─院藏清代河工檔案輿圖特展」,展出清代皇帝御覽批閱的輿圖密檔、治水文獻等。
在汲取歷代治河的經驗中,清朝不僅在控制河患發展出更成熟的知識,防災制度與工程技術,也較明朝創新與發展。
故宮所藏清代河工輿圖及其相關檔案豐富,除整治黃河、淮河、運河、疏濬洪澤湖、修築錢塘江等工程文字紀錄外,更包括地方官員為奏報治河過程所特別繪製的精美工程圖樣。
「水到渠成」特展分為「名川巨泊」、「治河對策」、「治河名臣」三個單元。「名川巨泊」單元以「地」為重心,展出院藏黃、淮、運三河道輿圖、清廷整治黃淮運交會處的洪澤湖流域圖,以及浙江省錢塘江圖等,藉以呈現清代時期著名河湖地貌形勢。
「治河對策」單元以「事」為主,藉由清代數件治河事例,說明清代君臣面對河患時所提出的一系列決策與整治方案。其中,乾隆四十三年河南儀考大水災,透過奏摺與官書的記載可窺見當時君臣面對河患威脅的治理過程;乾嘉年間永定河水災漫溢,藉由河道官員報告修壩的奏摺、工程圖式,了解江河變遷無常、地貌也隨人為治理變化的相互關係。
最後單元「治河名臣」是以「人」為主體,介紹有清一代重要的治河名臣,讓民眾領會他們在治河工程上的貢獻,以及在提升治河技術的努力。包括康熙時期治河名臣靳輔、陳潢、張鵬翮,雍正年間的齊蘇勒、嵇曾筠,乾隆治世下的高斌、嵇璜、康基田,嘉慶、道光朝的林則徐與麟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