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台南地區寺廟建築與裝飾技藝極為發達,惟現今在新材料新工法的浪潮下,多數傳統工藝均面臨失傳危機。台南市立文化資產管理處為傳承傳統廟宇文化,將於三月至十月開設「向人間國寶學習─王保原剪黏創作傳習工作坊」,培訓對剪黏藝術有興趣的大眾及現職剪黏匠師等相關從業人員,有興趣者可上台南市文化局網站查詢詳情,網址:http://www.tnc.gov.tw/。
台南府城內古蹟廟宇林立,傳統工藝匠師人才濟濟,但隨著時代演進,現今廟宇現多採用講求快速、低利潤且利於施作的「淋搪」材料,使得傳統精緻、複雜且成本較高的剪黏技術,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台南市文資處開設「向人間國寶學習─王保原剪黏創作傳習工作坊」,邀請去年榮獲文建會「人間國寶」頭銜的剪黏大師王保原,傳授古老且道地的剪黏施作技巧。
台南市文資處表示,王保原師承其父王石發及剪黏大師何金龍的古法技藝,作品細膩講究,配合細部彩繪與裝飾,技藝獨特,尤以複雜的「甲毛」、「摃槌」的細膩作法最為人讚賞。
由於王保原已高齡八十多歲,考量身體狀況,課程採一個月上課兩堂,並由二徒弟呂興貴在旁指導,首堂課將於十七日在蕭壟文化園區舉行,此課程將請專業團隊進行拍攝與資料典藏,藉由數位資訊推廣將該項技術及知識永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