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聖經 編相聲 讓母語代代相傳

羅智華 |2012.02.21
1342觀看次
字級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我希望盡最大努力,將太魯閣語保留下來,讓更多族人學會母語。」為了不讓原住民文化的「根」就此凋零,太魯閣族的退休牧師許通益投入二十年,用羅馬拼音將聖經翻譯成太魯閣語,並編纂太魯閣語辭典,讓原住民語可以代代相傳。這股熱情也讓他獲得今年度教育部「推展本土語言貢獻獎」。

今天是世界母語日,為表揚推廣本土語言的團體與個人,教育部舉辦「推展本土語言貢獻獎」,共有八十七組報名,最後選出十組獲獎者。其中團體獎由「光興偶戲團」與「桃園縣霧頭山文教發展協會」獲得;個人獎由許忠和、張惠貞、吳正任、鄭榮興、邱孟英、廖俊龍、許通益及柯伊諾拉斌等八人獲獎。

教育部次長吳財順致詞時感謝獲獎者,對本土語言的長期耕耘,也希望藉由大家努力,讓母語種子在各地開花結果。

獲獎者中最受矚目的是七十九歲的許通益,儘管年事已高,但談起原住民語的推廣卻滔滔不絕,言談間流露一股不輸給年輕人的熱忱。他表示,要將聖經翻譯成太魯閣語的最大困難,在於太魯閣語沒有文字而且很多語彙都已失傳,他與美國傳教士攜手合作,花了二十年時間,用羅馬拼音一步步將聖經用太魯閣語彙建立。

許通益是太魯閣族的原住民,日據時代曾接受幾年的小學教育,因此只會粗淺的日文和太魯閣族語。在教會傳教士協助下,十五歲才開始用國語字典認識中文字。

許通益說,許多同年紀的族人都不會中文,也看不懂聖經,因此他用羅馬拼音將聖經翻譯成太魯閣語,之後更進一步編纂太魯閣語辭典,來延續太魯閣族的文化。

許通益說「從無到有最困難」,要把很多消失的詞彙重新找回,非常困難,編纂需要的內容和時間都很浩大,但能藉此傳承族語,仍令他感到喜悅。

「政府若想讓母語能真正扎根,就應該成立純母語學校,」許通益語重心長地表示,他發現很多年輕原住民學族語是為了應付母語檢定考試,但這樣根本無法讓語言落實在生活裡,他建議相關單位如果有心就應設立純母語學校,才能讓母語發揚光大。

同樣獲獎的嘉義市民族國小校長許忠和,推動母語亦是不遺餘力。為了讓小學生愛上閩南語,他在民國九十四年成立「小太陽說唱藝術團」,並自編閩南語相聲腳本,教導小朋友透過「答喙鼓」等說唱藝術表演方式來和閩南語搏感情。

他笑著說,透過藝術團六年來的演出,很多小朋友從一句閩南語都不會講,到現在已經「超輪轉」,不少大人不會講的閩南語詞彙,這些小小團員都能對答如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