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健-- 自律神經失調自然保健法

文/劉吉豐(台灣抗老化學會理事長 |2012.02.18
1662觀看次
字級

自律神經系統主要為人體控制內臟活動的部門,人體的內臟器官包括呼吸、循環、消化、吸收與內分泌系統的功能,皆受自律神經系統的控制。

自律神經系統包含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大致上會增加身體活動的作用,而副交感神經則具有緩慢身體活動的作用。

自律神經作用極易因疾病或緊張、情緒變化,與心理壓力等因素而發生失衡現象。而停經後婦女的更年期症狀,即是因身體內在壓力(內分泌急遽變化)作用在間腦的自律神經中樞,進而引起自律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及自律神經失調之症狀。所以當交感及副交感神經不協調,身體健康就會亮紅燈。

而自律神經失調並非身體器官生病,而是調控的神經失衡,一般的生理檢查當然找不到病因。很多人是因為壓力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常見的胃腸潰瘍、失眠、呼吸不順、胸悶、心悸、肌肉緊繃、疼痛與焦慮症的產生或惡化,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很大的關係。

自律神經失調是現代人的文明病,病患雖然全身不舒服,卻經常查不出原因。醫學界形容,自律神經失調是身體節奏亂掉了!這些人常逛遍各大醫院,接受不必要的檢查,卻無法獲得適當的治療而苦不堪言。

近年來,發現利用心跳與心跳間距長短改變的情形,此種差異即是稱之心率變異率。而心率變異率是一種因自律神經活動而產生的波動,它反映了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平衡狀態。

心率的變化主要受竇房結節律細胞,與自律神經系統調控的影響,在大部分情況下,心率變異率是由自律神經系統之調節,來影響竇房結放電速率所造成,因此,自律神經系統對竇房結的調控機轉,可用心率變異率的頻譜分析來表現,其中高頻成分主要來自於副交感神經的活性。

而會造成心率變異率的自律神經活動,包括呼吸、壓力感受器的反射、大腦中心的主導等,因此醫學研究上常藉由心率的變異率,來研究自律神經系統的調節情形。

然而影響心率變異率的因素包括:年齡、性別、日夜、體位、呼吸快慢、情緒好壞及吸煙等因素。

近年來西醫治療自律神經失調,通常以精神科藥物為主,常用藥物為xanax、serenal、ativan等鎮靜安眠藥物。其他則採症狀療法,例如心跳過速會加Inderal之緩解心跳藥物,腸胃症狀則加Buscopan、Primperan、Trizymal等腸胃用藥。甚至有回饋療法、行為療法。(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