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內閣上任後,第一個嚴重的考驗,似乎不是要不要課資本利得稅,而是美方強力要求開放含瘦肉精的牛肉進口,報載政府有意牛豬切割處理,只和美方談牛肉不談豬肉,並訂出瘦肉精殘留容許量,若開放,將比照香菸模式,標示警語、瘦肉精殘留量、安全攝取量等,由國人決定是否購買。
但全國養豬協會認為,標示警語顯示安全有問題,為何要開放?地方縣市養豬協會也擔心如開放,所有肉類都將淪陷。
是否開放美牛問題已引發激烈爭議,可是我發現,不少吃素或不吃牛肉的人對此議題認為,反正不會吃到含瘦肉精的美牛,所以開不開放沒差,這種想法錯了,若含瘦肉精的美牛開放進口,無論吃不吃牛或肉,都有機會把瘦肉精吃下肚。
原因在廚餘,近年來台灣廚餘回收做的相當徹底,回收的廚餘被製成肥料,使用在耕作,除非完全不吃台灣產的食物,否則就可能吃到瘦肉精;而且,若含瘦肉精的美牛進口後,食用者以水清洗處理,殘留瘦肉精的清洗水進入生態系統,直接或間接破壞生態環境。
瘦肉精能讓牛隻的肉增多,雖然目前各項研究都沒證實瘦肉精對人體是否有害,因而主張開放的人當然說安全,但那只是在實驗室隔離下進行的單一變項(瘦肉精對人體影響)研究,實際上沒人知道,當人體同時承受多種化學物質時,是否會在人體內交互作用產生病變,所以各國對這類的增長激素都有疑慮,雖然對瘦肉精安全殘留量還沒有標準,但僅二十餘國有條件開放含瘦肉精肉品進口,一百六十多國則是零檢出。
因此,最好是完全不開放,就像雞感染禽流感就會全面撲殺,怕的是殘留的病毒會擴大,並在宿主身上生存,含瘦肉精美牛不該進口是同樣道理,當沒有瘦肉精的台灣飲食環境被突破後,很可能是生態浩劫的開始。
無論吃不吃牛或肉,都要反對含瘦肉精的美牛進口,畢竟美國也有不含瘦肉精的牛肉,政府可以開放這個部分進口,何必一定要開放含瘦肉精的美牛進口?郭品君(台北市/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