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Makiyo和日籍友人友寄隆輝毆打計程車司機案,因一支行車紀錄器影片曝光而有新發展,影片顯示Makiyo也施暴。
媒體報導,其實影片在案後兩小時,就由拍攝的另一計程車司機交給松山分局三民派出所,因案發地是信義分局轄區,後由三張犁派出所派員取回影片,但保管的員警看都沒看就丟到抽屜,直到計程車司機向媒體爆料,關鍵影片才重見天日。
Makiyo事件沸沸揚揚,但保管的員警卻「忘記」影片,使真相無法早日釐清,可見警方的管控機制、標準作業程序出了問題,報紙對影片「沉睡」六天,批評警方「昏迷不醒」,可謂貼切。
警方近來「烏龍」事件不斷,桃園楊梅涉及竊盜的劉姓嫌犯投案,坦承涉及多起民宅竊案,員警押解嫌犯模擬行竊過程,但途經一處池塘時,劉嫌竟輕鬆打開車門,跳入池塘遁逃,不諳水性的員警雖通報消防隊搶救,但仍造成嫌犯溺斃憾事。
另外,一名交通員警日前在台北市忠烈祠路口執行勤務時,因一群圍觀的日本觀光客,對台灣警用配槍好奇,竟以「國民外交」為由,將槍枝借給觀光客把玩,而且還表演裝卸彈匣。
連續的荒謬怪誕的警察執勤違失,不禁令人搖頭。警察職司治安維護,對證據、嫌犯人身安全不能輕忽,Makiyo事件影片可確認加害人、犯行及適用法律,殊為關鍵,怎能大意到丟在抽屜六天,萬一遺失豈不使被害人得不到公平正義?
而有多項前科的嫌犯雖坦承犯行,態度良好,但仍難了解真正「意圖」,警方押解模擬行竊,過程有懈怠、便宜行事之虞;更可笑的是,警員執行勤務時,對觀光客圍觀不但毫無「安全」警覺性,還「掏槍獻寶」,令人匪夷所思。
呼籲請新任閣揆及警政首長,應該加強警政人員勤務訓練及風紀,督促所屬人員上緊螺絲,正確有效率的執法,讓國人對治安改善及員警素質「有感」。竹寶(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