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行車付出真愛打造騎乘天堂

章家怡 |2006.09.10
447觀看次
字級

你我都有屬於腳踏車的記憶,從會走路後的第一部兒童玩具車到上學的單車,這是台灣人熟悉的風景,但曾幾何時,汽車取代了單車,廢氣讓街頭不再適合散步?
 
早在十八世紀,自行車就是歐洲貴族的玩具與流行的時尚,更在十九世紀末掀起一股國際狂熱。一九三○年代的英國人認為:對於自行車的真愛與享受,將提供如天堂般的文化!自行車不但與環境相容,更能增加身心健康、讓社區的空間尺度更人性化、豐富彼此的情感;而開車則封閉了人與人接觸的機會。

台灣在二次大戰後出現腳踏車、鐵馬、孔明車、單車等名稱。自行車「雖舊猶新」,馬英九的「無車日」令台北市通暢一天外,行政院蘇院長提出「千里自行車道、萬里步道」計畫,教育部也正推展「校園自行車運動及走路上學」,鼓勵學童騎乘自行車。
 
友善環境研究室主持人張馨文說,台灣確實應從整體規畫角度,來思考自行車友善環境的推動,因其不只提供健身功能,更是新環保與省能世紀中,最重要的個人綠色運具。

從加拿大回台的東吳大學教授李志武也說,把日子過到最簡單舒服的方式,就從交通做起,他這輩子都不開四輪車,國內國外都用鐵馬走四方。

「校園自行車運動及走路上學」行得通嗎?張馨文認為,台灣由於自行車使用率低,因此並未針對自行車訂定法律條文,只有相關及間接的以「慢車」來涵蓋自行車。就自行車友善環境而言,台灣實在要加油了。

「反觀歐美,步行或騎自行車上下學有助於學童探究社區環境、發展社會技能、培養責任心與獨立性,同時有機會運動。」張馨文在英國留學,瞭解到英國早在一九四七年起便推行國家自行車能力計畫,提供九到十歲孩童的自行車騎乘訓練,平均每年有三十萬名孩童接受自行車騎乘訓練,課程內容包括自行車控制技巧、緊急煞車程序、過馬路的注意事項,課程結束後有實地測驗、以及公路法規的紙筆測驗。

挪威學者曾探討學童初次騎自行車的年齡與傷害之間的關聯。當地抽樣調查一千二百位四至十五歲的學童,研究顯示七至八歲的小孩初次學自行車受傷的比例最低,因此該研究建議學童初次學車的年齡應等到七到八歲,而不要在四到五歲時就學騎自行車。

台灣經濟高度成長、國民所得增加、汽機車普及,人口二千三百萬人的寶島,擁有六百萬輛汽車、一千二百萬輛機車,通勤或代步皆以汽機車為主,反樸歸真於自行車,尚未成為風氣,沒有路權的自行車更漸漸被台灣人所遺棄。

「時代進步,科技日新月異,交通方式當然跟著轉變。」李志武對「校園自行車運動」深具信心,因為科技到了極致,人心就會渴望反樸歸真,回到早期的最簡單的走路或無污染的腳踏車世界。

騎士說法


微笑以對
  中華電信總經理賀陳旦沒車沒司機,鐵馬之外就是靠公車,尤其下雨天,公車上一定有人半信半疑跟他打招呼,他總微笑以對,自自然然,早已成習慣。

安全要完善
  台北縣文化局長朱惠良認為,一騎上鐵馬,自由的感覺就來了,南部長大她因鐵馬而性格更開朗率性如男孩,從不扭捏作態。
她還提醒,學童騎鐵馬,不只在校園騎,上學放學也都要騎,安全防護一定要完善。

享受天堂文化
  生長於台南的張馨文所擁有的第一輛自行車,是由國外進口、車身可以伸縮的高級車,那輛愛車讓她和弟弟在小孩間非常拉風,因為所有的小朋友都排隊想借「摸」一下。

到英國念書時,學校在山坡上,從學校到牛津鎮上要經過一段比台南女中時期更陡的坡,人在國外總是比較懂事,身體髮膚、不敢毀傷,因此已沒有那種「傻膽」往下坡拼命衝的冒險精神,來回車子都用牽的,不但是很好的運動,與不相識的路人寒喧,也是有趣的社交生活。
 
英國曾經有一段自行車的黃金時期,當時約有九百萬台自行車在路上從事不同的活動,包括競賽、談戀愛、賣麵包、送郵件、警務巡邏、以及全家出遊等,享受著如天堂般的文化。

回國後在新竹教書,結婚生子、定居於此,張馨文沒忘了老朋友││自行車的存在,陪著小孩騎自行車,從四輪到三輪、從摺疊車到老公的電動自行車。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看到一輛自行車對小孩的影響,包括獨立性、探索性、以及傷痛忍耐度的培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