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時刻,每個人都只是天邊的一朵雲,孤獨的來去。縱使你不喜歡,卻也無從選擇。
有一天,我讀到李白的〈敬亭獨坐〉: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所有的鳥兒都已經飛走了,也飛盡了,眼前只見一朵孤單的雲,獨自的來去。我一個人坐在這裡,也不知過了多久,竟然覺得對面的敬亭山,愈看愈親切,一點也不感到厭倦呢。
這首詩非常的素樸,卻也真摯,這應該就是它最動人的地方了。
鳥兒曾經飛來飛去,啁啾鳴叫,雲朵也曾經隨風飄飛,如此的熱鬧,天空是擁擠而喧譁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消逝,曾幾何時鳥兒飛走了,只留下一片靜寂。而雲朵竟也悄然散去,只有天邊殘留的一朵雲,也正要飄遠了。詩人必然已經坐了很久,他才能明白曾經有過這許多的變遷。想來,他也是孤單的,所以才專注於鳥的來去、雲的走遠。
然後,整個世界靜寂下來了。只有敬亭山和詩人相對而坐,眼前是無邊的寧靜,詩人在想些什麼呢?他什麼也沒說,我們卻相信他必然有所深思。在孤獨裡,對生命,會有更多的透視,也有了更高的堅持。或許是謙卑,或許是包容,或許是達觀……總之,他在靜默的洗禮中,必然是有些不同了。
語言和文字有時而窮,又哪裡可以仰仗呢?重要的是我們的心,那才是珍貴的,值得保守的。
每個人都會是天邊的一朵雲,孤獨的來去,在某些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