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馬英九總統承諾「國民幸福指數」一年後上路,行政院主計總處表示,這是近年國際間統計重要項目,至於我國如何執行、要選擇哪些指標,主計總處會謹慎研擬,盡快來做。新任經建會主委尹啟銘表示,國民幸福指數不能自己做自己的,內涵必須與國際接軌。
馬總統競選連任時公開承諾,明年起每年公布「國民幸福指數」。新閣揆宣誓就職時,馬總統又主動提起,將用一年時間研究幸福指數的指標項目,包括健康、環境、教育、居住、文化、就業、休假、育嬰環境等。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長蔡鴻坤表示,如果要採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項目,有些指標也要重新辦理調查;例如「收入」中有一項家庭金融資產淨值、「居住」類其中一項指標是平均每人享有房間數,這些項目都需要調查;另外,還有公民參與等軟性指標,都必須調查才能獲得資料。
有主計總處官員表示,日本從二○○九年開始規畫,至今尚未上路;OECD的「美好生活指數」也研擬了將近十年,現在雖然能站在別人的成果上推動,但「一年後就要執行,真的很趕」。
親民黨團總召集人李桐豪說,部分雜誌每年都會進行各縣市民眾幸福感受的調查,結果是愈鄉下地區的縣市,往往幸福感受愈高;生活條件、方便性高的都市,幸福感受卻偏低。他認為,與其推動國民幸福指數調查,為民眾創造幸福環境其實更重要,馬總統不如先到鄉間走一走,了解何謂人民的幸福,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