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讀有關「外國人看台灣」的文章或報導,因為從他們眼中,可以了解外國人對台灣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客觀評價。
最近我在報上讀到一篇訪問一位巴基斯坦人的報導,他來台十二年,現於台灣開設印度餐廳。他談到自己祖國巴基斯坦的政治不安、貧窮落後(連門牌都沒有),很羨慕台灣寶島的信仰自由、生活富裕。他在台最大的休閒是逛便利商店和大賣場,也愛去信義區看高樓,因為這些都是巴基斯坦所缺乏的。
但他說,台灣的家庭觀念逐漸淡薄,有時候去親戚家作客,對方的家人可能會有自顧自打電動的情況,這在巴基斯坦是不可能發生的。他說,巴國家族情感熱絡,他每次打電話回家鄉,都得和所有親友問候一遍才行;同樣的,即使他離家十二載了,家裡大小事也都還會知會他。
其實,這位巴基斯坦人,就是亞瑟蘭所著《愛在巴基斯坦蔓延》這本書,讓作者情奔巴基斯坦的那位男主角了。
《愛在巴基斯坦蔓延》講異國婚姻的喜樂和困擾,而亞瑟蘭和夫婿每年回去生活環境落後的巴基斯坦老家居住的生活經驗,在亞瑟蘭風趣、幽默的筆下,常讓讀者莞爾。如他們夜晚睡覺,絕不能關房門,因為親友若要找他先生聊天,就會不敲門,長驅直入到他們床前;亞瑟蘭用的浴巾,也常被小叔逕自拿去使用……這些毫不尊重隱私的行為,讓亞瑟蘭初去時,相當不習慣。但亞瑟蘭也發現巴基斯坦人家族團結、感情熱絡的一面,他們家族成員會互相幫助,經常在陽台聊聚,其樂融融……
而我們,正如她先生所說的:「台灣家庭,情感淡薄」。想想,自己的兄弟姐妹,是不是一年難得打一次電話聯絡?自己出外念大學或已就業的孩子,回到家,是不是只埋首於電腦網路或facebook?時間到了,就又回學校上課或上班了,跟爸媽講不到三句話。這種情況,在現在的家庭中是不是很普遍?
這位巴基斯坦先生的觀點,確實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