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院中,我們總是滿心期待去欣賞一個好故事。在欣賞過程中, 我們的不同情緒會被激起,例如看恐怖片時的恐懼,或是愛情片中的浪漫,或者是動作片中的刺激感。但是當我們離開劇院時, 絕大多數人均能夠將觀賞中所經歷的不同感受留在戲院中,而不會影響到真實的生活裡;換言之,我們不會將這些故事當真,雖然我們都被這些故事引起了真實的情感反應。
這正是戲劇的獨特魔力,在戲劇中,人似乎有種天生的能力遊走於真實與虛幻之間;我們不需要在看電影時提醒自己這是虛幻的故事, 但真實的感動仍然存在;相反地,我們也不會因為過於認同故事中的角色,而被角色的經歷大大地影響自己的生活。這樣獨特的心智活動,似乎正是英國心理學家Winnicott所提出的過渡空間(transitional space), 過渡空間指的是一種主觀心理世界與客觀真實世界共存的世界,在這樣的心理空間中,真實與想像兩種看似矛盾的存在得以並存。我們在遊戲中,在藝術創作中,在劇場中的心理狀況,都像是屬於這樣子的空間,心靈能夠自由,卻不會因為脫離現實感而顯得瘋狂。
戲劇治療,正是利用這樣的心理空間來和個案工作。我們使用不同的媒材,例如故事、角色扮演、遊戲或是用偶與面具等,讓個案能夠在認同與投射的作用下貼近故事及角色,以及疏離與距離化所造成的心理距離之間不停的游移;疏離及距離化指的是讓個案維持現實感,了解扮演及其創作是想像與虛構的世界,所以可以確保個案能夠保持心理上的安全距離,能以玩耍而不會以嚴肅的態度來看待故事或戲劇;而投射與認同則是個案在潛意識中,將自己需要被工作的議題投射在角色或是故事中,所以在個案有安全心理距離的狀況下,自己的議題得以被表達以及被處理的可能。
榮格提到,若人只存在於主觀的想像世界中,大家會將他視為是瘋子或精神病患,因為他的世界與大家是格格不入的,同時,若人只存在於客觀的現實世界當中,也是同樣的瘋狂,因為他忽略了最重要的自我心靈需要。透過戲劇及戲劇治療中,我們可以同時進入這兩個不同的世界,進而促進心靈健康,全人發展的可能性。
(作者為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戲劇治療師 蘇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