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你我他】 元宵燈節由來

苗方 |2012.02.07
2173觀看次
字級

元宵燈會源於漢代,傳說與東方朔有關。

一年臘月,下了幾天雪。東方朔去御花園折梅花,見到一宮女正欲投井,他慌忙上前攔救。

這宮女叫「元宵」,家住在長安西北山上,家裡還有父母和一個小妹妹。她進宮後,每逢年底歲首,總是思念親人,這幾日風寒雪大,她不由又想起了父母、小妹妹在家的艱辛,心想:「既然不能與父母一起生活,倒不如一死。」便來投井。

東方朔聽了元宵的訴說,安慰了一番,答應想辦法讓她與父母、小妹妹見面團聚。

某天,東方朔先到西北山元宵的家裡,安排了一陣後,便返回長安大街賣起卦來。人們都爭著占卜求卦,但所求的竟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條。人們非常驚慌,紛紛求問解脫的辦法。東方朔故作神祕地說:「正月十三下午,城裡的白鬍子老人全到城西北十里舖大道口等候。天黑時,西北方向會過來一位騎粉色銀驢的紅衣姑娘,她就是奉旨火燒長安的火神君。見到她後,父老們要跪在地上攔路哭求,方可全城得救。」

大家聽了東方朔的話,正月十三下午,城裡的白鬍子老人都手拄枴杖到十里舖等候。天剛黑,果然從西北方向來了一位騎粉色銀驢的紅衣姑娘。父老們一擁而上,苦苦哀求。

那姑娘說:「我是領了玉帝旨意來辦事的,火燒長安時玉皇大帝還要站在南天門上觀看,要是沒火,就是我的罪過了。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你們可送到人王地主那裡,讓他們想辦法吧。」說完,扔出一張偈語,回身走了。

老人們把這事告訴了漢武帝,只見偈語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六天火,焰紅宵夜。」漢武帝向足智多謀的東方朔請教。

東方朔建議,火神君愛吃湯圓,十五的晚上可讓全城臣民都做湯圓供奉,求火神君高抬貴手;再者,十六晚上,家家戶戶都掛上紅燈,滿城點放焰火、鞭炮。屆時,滿城通紅,必能唬住在南天門觀望的玉帝。並讓城外的百姓進城觀燈,皇上、妃子、宮娥綵女出宮去街上觀燈,沾沾城外百姓之福,以避去災難。另外,「神仙也知『元宵』的湯圓做的好,可讓元宵手提大宮燈,把元宵的名字寫上,在前開道,我手端湯圓跟在後邊,穿街走巷敬奉雲遊在長安上空的火神君,定會使祂心軟下來。」漢武帝遂傳旨按著東方朔的辦法行事。

正月十六,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鄉下的百姓得了消息也都陸陸續續進城觀燈。帝皇、宮妃都走上了大街。整個長安城,燈火通明,好看極了。

元宵的妹妹領著父母也來長安觀燈,認著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一家人就這樣團聚在一起。

鬧了一夜燈火,長安城安然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令以後年年如此行事。因十五上供的湯圓是元宵做的,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把這一天叫「元宵節」。

據說這就是十五過元宵,十六鬧花燈的由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