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教育部長蔣偉寧在發布任命的第二天,就拜訪現任教長吳清基請益,顯現他的行動力,而吳清基也很快地調整情緒,兩人會談一小時交換意見,強調是「無縫接軌」。
這是很好的交接模式,畢竟十二年國教是台灣教育發展的新里程,與教育改革重要的契機,愈能有完善的設計及規畫,愈能有前瞻性與開創性,並確實落實,對台灣教育發展與人才培育,愈有成效。
當年吳京擔任教長時,他以一張高凳子與教育界對話,雖然他開啟了台灣大學院校擴充,不過,他讓更多的教育思想與作為出現新思維,這也是另一種教改。
曾志朗擔任教長時,若沒有拼音議題與意識形態干擾,相信以他的能力與專業,台灣教育在二○○○年時就會不一樣,起碼他提倡生命教育,使老師、家長與學子注意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如今生命教育已內化到教育現場。
在十二年國教將實施之際,蔣偉寧接下關鍵的一棒,首務應是全盤重新思考教育制度與精神,及未來十年的教育目標。
特別是十二年國教,必須建構完整並能因應未來發展,不能只停在免試升學,如何讓學生能適性揚才,及了解自己才能,選擇正確的方向。
而各級學校也要適切幫助、輔導學生和家長,確實適當運用教育資源,以培養國家未來的中堅,並且不放棄每一個學生。
至於大學院校,更要和在地的高中職結合,形成完整的教學培育網,讓各地精英學生能接受相關的職業教育與輔導,不用受考試的限制。
這些需要一位有心、有智慧和行動力的教長帶動,以蔣偉寧在中央大學校長任內的作為,及展現的行動力與決心看來,是值得期待,希望他能深入教育現場,了解教育人員和學生真正的想法,務實擘畫教育政策。
孔令信(台北市/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