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農曆年假期開車帶家人到花東旅遊,由於遊客絡繹不絕,開車的時間比觀光多很多,耗油也不利節能減碳,我深感花東的好山好水,真需要高速公路與全面鐵路電氣化,相信有這樣想法的民眾不少。
我發現,花東地區的民宿成長驚人,或許是在地人希望透過交通便捷,讓到訪的遊客能方便、舒適的住宿,可惜的是,由於受限交通,不論是從雪隧、蘇花到南迴、南橫,甚至中橫而來的遊客,都以開車造訪各個景點,造成道路壅塞,縮限了旅遊時間。
而交通建設從規畫到竣工通車,大概都要十年以上,加上主客觀因素的生態環保阻力,就現實而言是緩不濟急,筆者認為「藍色公路」可以重新啟動了。
幾年前曾有「藍色公路」規畫與花蓮輪行駛,可惜藍色公路沒了下文,花蓮輪在花蓮外海擱淺,也沒有替代的船隻,民眾還是以開車為主,若政府有心增加東部運輸能量,應重新啟動「藍色公路」規畫,購買五至六艘大型觀光輪讓民間經營,或鼓勵民間投資,如果每天有固定班次定點行駛,以大台北地區為例,民眾可搭捷運到淡水,在台北港搭船到蘇澳、花蓮甚至台東,不但方便,也可增加旅遊樂趣,相信對東部觀光大有助益。
林泉利(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