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鴨累積死知識 考試取才 不獨立思考能力 學生就讀多本 還是全球競爭力輸家
報載台北市教局將與新北市、基隆市會商廢止一綱一本,回歸一綱多本,因為十二國教後年實施,採用一綱一本的「減輕學生課業壓力」原意已消失。
北北基實施一綱一本曾引發激辯,主要是不少家長擔心只讀一本,萬一考試出了一本以外的範圍,孩子沒念到,未考先輸;其實,一綱一本是好意,不過,在最計較考試成績,及比較不計較為孩子花錢(買參考書,上補習、才藝班等)的北北基,美意踢到鐵板是想當然耳的事。
其實家長們過慮了,就算學校教一綱一本,補習班或參考書早已把多本的內容都整理好了,孩子還是能學到,所以一綱一本的爭論其實是家長擔心孩子考不上好學校的深層焦慮,及無法面對自責,而將問題外部歸因的結果,把矛頭指向一綱一本。
明眼人都知道,台灣教育問題不在一綱一本或多本,也不在能否免試升學,而是國民教育存在了太多不必要的死知識,而且持續以填鴨考試的方式灌輸給下一代,只要孩子乖乖背書,不要孩子獨立思考。
不教孩子思考及如何當個好公民好國民,只便宜行事地以填鴨考試,教下一代累積基本知識,才是國民教育最大的問題,且問題並不會因十二年國教而解決。
因為孩子還是要考大學,而且想上國立大學,升學之路仍是僧多粥少,問題依舊存在,只是向後延,而且愈來愈不利低社經地位的孩子靠教育突圍,因為可用考試錄取的大學名額將愈來愈少,推甄也不利中低收入戶學生上頂尖大學,繁星計畫名額也不夠多。
主政者若希望台灣能永續發展且領先,必須面對填鴨教育培育的人才,無法面對未來全球化競爭的現實,全面改革國民教育的課程與班級經營,將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放入課程核心中,否則,未來無論讀一綱一本還是多本的孩子,都將是全球競爭力下的輸家。
看看芬蘭的基礎教育是怎麼辦的,再反過頭看台灣,套句日本漫畫《網球王子》裡常出現的話「還差得遠了」,台灣可說是毫無勝算。
王綺羅(台北市/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