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過年,本是家家戶戶歡樂慶團圓的佳節,但對朋友小鄭來說,卻非如此。每到過年,他總是鬱鬱不樂。
小鄭兄弟平常難得相聚,且因職業、收入及生活奢儉習慣差異,以致經濟狀況愈拉愈大,話題也愈來愈少。小鄭平常省吃儉用,不菸不酒不賭,而且收入豐厚穩定;兩個弟弟則因吃不了苦,不斷更換工作,收入全看心情和時機好壞而定。
對於老家的回饋,兄弟本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但在幾年前,不知什麼原因,逐漸改為只要屬於「公用」開銷,例如父母生活費、醫療費和孝養金,水電、瓦斯、電話費、地價稅、房屋稅和家用物品添購更新支出,還有包括年夜飯在內,全由兄弟平均分攤。因此,除夕夜「順理成章」變成大家算「總帳」的日子。
剛開始,小鄭因生活比較寬裕,基於愛護弟弟的情誼,總希望能多出一點,以減輕弟弟的負擔,卻被「爭氣」的弟弟婉拒,還要求小鄭據實提出自己墊付的「支出憑證」。這個「慣例」實施多年,小鄭至今仍無法釋懷。他只能無奈的以「親兄弟明算帳」俗諺,感慨兄弟竟以金錢維繫手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