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央大學自二○○六年啟動鹿林巡天計畫,至今發現超過八百顆小行星。二○○八年二月,長駐央大鹿林天文台觀測助理林啟生,與廣州中山大學觀測員葉泉志共同發現一顆小行星,編號為二五六八九二小行星;去年六月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命名為「吳大猷」。這顆小行星證書及模型昨天送給吳大猷基金會。
二○一二年物理年會開幕式昨天在中正大學舉行,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中央大學天文所葉永烜教授將這顆小行星的證書及模型,頒贈給吳大猷學術基金會執行長、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感念「近代中國物理學之父」吳大猷先生對科學發展的卓越貢獻。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所長周翊表示,天文與物理的關係十分密切,天文學能蓬勃發展,來自於物理的重要基礎。這顆小行星命名為「吳大猷」,不僅向物理大師致意,更有飲水思源的意涵。
「吳大猷」小行星是個直徑約幾公里的小型星體,位於天秤座附近,距地球約二至四個天文單位、亦即地球和太陽之間距離的二至四倍。由於目前尚未從天文望遠鏡看到其光譜,不知明亮度和形狀,只能約略猜測是個不規則形的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