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關鍵詞】 葡式澳門菜

文/焦桐 |2012.01.18
1478觀看次
字級

我迷戀澳門,嚴格講,我是迷戀澳門的萄國菜。這種菜並不外銷,全世界只有澳門吃得到。二○○一年初履澳門,即被萄國菜所迷,不能克制,返台後,還三番兩次專程飛去品嘗。

澳門是華洋共處的城市,自然薈萃了各國美食,其中較普遍的乃是葡萄牙菜、粵菜、澳門菜,尤其是三者所激盪出來的混血菜,這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料理。

宏觀地看,澳門餐飲最具特色的即是這種葡式澳門菜(Macanese Cuisine),亦可謂土生烹調法,名雞如「非洲雞」、「葡國雞」,在非洲吃不到「非洲雞」,在葡萄牙也吃不到「葡國雞」,只有在澳門才吃得到這些名菜。又如「咖哩蟹」,葡萄牙菜系裡只有蟹煲,並無咖哩螃蟹,這種獨特的葡式澳門菜緣於香料,背景得追溯歐洲最早航海冒險的國家──葡萄牙。四百年前,嗜食香料的葡萄牙人為了尋找香料,千里航海。這個海上霸權航經非洲、南洋一帶,將當地的料理觀念和香料順便運至澳門,通過廣東廚師的創意,乃開發出一系列的獨門功夫。

這就有點像加勒比海菜,我們自然可以斷言沒有非洲即沒有加勒比海菜,然則歐洲、美洲乃至亞洲的烹飪觀念、食材和技法,都對加勒比海菜有著深刻的影響。可以說每一道加勒比海菜都融合了世界各地的飲膳經驗,據以開創出獨特的美味。

我在澳門到處吃,很少吃到不好的東西,吃飽了隨意到處蹓躂。走在澳門街頭,隋處可見馬賽克鋪砌的廣場,與亦中亦歐的歷史建築群。我認為,澳門是全球美食密度最高的城市,恐怕也是全球博物館密度最高的城市,諸如澳門博物館、葡萄酒博物館、大賽車博物館、海事博物館、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消防局博物館、土地暨自然博物館……

在南灣湖,矗立著一尊二十一米高的青銅觀音像,銅像由葡籍設計師李潔蓮設計,中國人建造,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一日開光。我很歡喜這尊觀音,線條流暢,美麗,形象自然如觀世音,有幾分神似媽祖,又彷彿聖母瑪利亞,也許是三者的綜合體,十分有趣,展現混血文化之美。

在東望洋燈塔,旁邊的聖母雪地殿教堂修復時發現壁畫遺蹟,這些殘破的壁畫大量運用了中國繪畫的技法,顯示了藝術的混血。

議事亭前地的地磚非常顯眼──葡式碎石鋪成波浪圖案,精緻美麗,充滿了南歐風情。許多美食圍繞在這裡,如「九如坊」、「沙利文」、「龍記酒家」、「黃枝記粥麵」、「瑪嘉烈蛋撻」、「義順牛奶公司」……議事亭前地可謂澳門的心臟地帶,人潮好像不曾斷過,草堆街、果欄街一帶的「爛鬼樓」,是中西古玩、骨董的集散處。走過爛鬼樓,就是大三巴牌坊了,這座牌坊可能是澳門最出名的地標,原為聖保祿教堂遺址,現在只剩下教堂正面的前壁,用花崗岩建造的這道牆,雖然大體採巴洛克風格,有些設計、雕刻卻呈現東方色彩,這種東、西方混血的天主教堂可能是全球僅見。

大三巴牌坊右後側,有一間哪吒廟,小小的,創建於一八八八年,至今香火仍旺。一百多年來見證中西文化的快樂融合。

葡萄牙飲食習慣,加上航海途中攜帶美洲的蔬果、非洲辣椒、印度咖哩、印尼和馬來西亞的香料、蝦醬,融合變化無窮的廣東廚藝,歷經四百年的激盪,產生獨特的葡式澳門菜,展現動人的雜燴美學。

英國人離開香港時,留下健全的政府架構。葡萄牙人離開澳門時,像是一個有風度的情人,努力想讓對方記得自己的好,努力搞建設,給澳門留下精采的飲食和美麗的建築。我總覺得愛情也應該如此,蓋一切的關係都是變化中的關係,有牽手就不免會分手,分手時非但不應惡言相向,最好還能送對方玫瑰,在生命的旅途中,謝謝對方曾經陪伴過自己。(本專欄結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