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幾乎每天都會報導憂鬱症及自我傷害的新聞,現在生活步調實在快到讓人受不了,如何在時間效率和身心健康之間找到平衡點,是你我都需要用功修習的學分。
壓力不會隨時間突然消失,隨著時間進展,壓力的種類只會隨之不同。學生時代有課業及人際的困擾,出了社會出現職場適應及競爭問題,由感情及家庭壓力轉向經濟和小孩,中老年後,面對身體衰退和年老生活的煩惱。別期待壓力會突然不見,反而該好好想想,你是怎麼讓壓力變得更重?如何調整個性和生活方式,讓壓力負荷緩和。
首先學習調整個性。第一、你是過度完美的人嗎?這會讓你在面對事情時,總是想著每件事要面面俱到,只要一絲絲不如己意,便會暴跳如雷,學習讓自己「允許更多的失誤」,只要盡力就好;再者,你是極度要求效率的人嗎?這只會讓你被時間拖著走,連走路都快到喘不過氣,試著練習說「允許自己慢一點」,效率會更好。
第三,你是凡事都情緒化,動不動就把小事看得很恐怖的人嗎?這可能只會讓別人形容你是神經質,解決問題沒有任何理智,你得努力養成「一步一步處理問題」的習慣,才不會被情緒吞沒;最後,如果你是很會負面思考的人,長期下來,你會失去欣賞自己和別人的能力,開始注意「正面的部分」,甚至學習「稱讚自己」,會讓你自己更有能量。
其次,不管多忙碌,生活中的「空白時刻」對你身心休息絕對是必要的。不管有多長多短的空白時刻,喝杯茶、深呼吸、閉目養神、放下報表去旅行、探訪一直想跟他說話的好友,都會增添你忙碌中的正面養分。記得別再找藉口,說沒時間休息,即使只是半個小時,都會讓你的腦袋重新儲備動能。
醫院提供許多專業協助,包括精神科門診、心理治療等,接受這些服務無須感到不好意思,反而是該為自己感到高興,因為你學習照顧自己。
(本文作者為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簡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