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明正(趨勢科技董事長,若水國際創辦人)
我跟申荷永教授認識,是透過王浩威醫師的介紹。許多年後,申荷永教授告訴我,當時我們在洛杉磯初見面,我問候他的第一句話不是「吃飽沒?」,而是「你要發展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心理學?我們一起來做!」
這件事我早已忘了,但他卻清楚記在心頭。人的心靈真的很有趣,我們記憶中的第一個夢、與人相見的第一句話,往往都富含特殊的意義。
《夢是靈魂的使者》是一本滿有意思的書,申荷永以他的五個夢,來串穿他追尋自性化的旅程。夢是屬於個人的,他願意大方分享出來,確實難能可貴。
去年(二○一一)五月,我應申荷永之邀,到成都參加汶川地震三周年紀念研討會,看到他所帶領的心靈花園工作團隊,讓我非常感動。申荷永把心靈花園當作天命,是上天給他的召喚。傾聽召喚就是個體化、自性化的過程,從他身上,我看到了自性化的真正意義。
三個方面的感動
第一,心靈花園的四五百位志工,持續三年,在災區進行心靈重建的服務,沒有薪水,完全義務性質,光是這份持續的精神就很讓人敬佩。
第二,榮格心理分析是非常抽象、複雜的理論,申荷永卻將它轉化為簡單又實用的沙盤,用來幫助孩子療癒,這實在太神奇了。從紀錄影片中,我們可以看見孩子轉變的過程。當志工老師第一次拿著沙盤來到孩子面前,孩子完全面無表情,第二次、第三次,還是不做,志工們並不強求,只是靜靜等待,允許孩子的心靈慢慢動起來。有一天,當孩子終於願意動手去拿各種木刻小偶,排出一幅天使的圖像,孩子終於笑了。
沙盤不但沒有威脅性、不具侵入性,而且很具體、容易操作,志工們只要有心理學或輔導學基礎,經過三、四個月、一百零八個小時的訓練,就可以上陣。汶川地區有八家孤兒院,心靈花園的成功經驗,可以推廣到更多窮鄉僻壤,現在已經有將近一百個育幼院在運用沙盤療法。這種連結真的太棒了!
第三,申荷永的太太高嵐很有執行力,災區交通不便,她便透過雲端技術,為分散各地的志工們定期進行督導訓練。他們只用很少的錢,加上科技方法,完全沒有政府補助,默默地就把成果推展出來。
這一點最讓我佩服。他們不是大規模的介入,而是用很小的規模、很少的錢、很簡單的沙盤,持續的、緩慢的、透過人和人的細膩互動,將榮格理論具體實踐。這完全符合道家的理念,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才是真正的善行。
夢是靈魂的使者
最近幾年,我一直在思考自性化和企業發展的關係,尤其金融海嘯之後,讓我們看到一個雷曼兄弟居然可以傷害全球那麼多人,企業界確實需要深刻的反省。但我也曾經困惑,以為追尋自性化的過程是自私的,光是分析夢就分析那麼久,好像在獨善其身,好像心理分析只能為有錢人服務。但人活著不是要菩薩行、要為別人服務嗎?
透過申荷永,我終於明白,自性化不是獨善其身,而是對自我心靈下功夫,從自身的覺察做起,深入個人潛意識,然後,這份覺知自然會散發出去,跟人類的共同潛意識產生連結。就像申荷永的自性化旅程,無形中影響到我,也影響了心靈花園的志工群,透過這種看似小規模、小眾的、深刻的連結,或許整個中國、整個華人世界、甚至整體人類的心靈都將得到深化。
申荷永這本好書,讓讀者看見──夢確實是有意義的,它不只是靈魂的使者,也是我們最誠實的好朋友,可以引導每個人活出自己,發揮天賦和潛能。
所以,我現在很認真在做夢、記夢、傾聽夢,因為我確信,個人的自性化發展,是世上最重要的一件事。